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晓静

兴隆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067399

语言能力是幼儿认知、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核心基础,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力。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言发展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敏感性。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其表达欲望和思维能力。当前学前教育的实践中,游戏化教学正逐步被重视并广泛应用,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潜力亟需系统化探讨与深化分析。

一、游戏化教学的基本理论与语言发展的关系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融合游戏机制与教学目标的教育方法,通过情境构建、角色扮演与任务驱动等手段,提高幼儿参与度和学习动机。其核心特征包括任务目标性、 动性、 反馈性与趣味性,强调在活动中实现教学目的。语言发展是幼儿认知与社会交 阶段,儿童的词汇、句法及语用能力处于快速增长期,正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阶 依 区”理论,适当的游戏任务能够激发儿童潜能,在互动中提升语言水平;加德纳的多元 论也表明,通过语言智能与人际智能的联动,游戏活动能更全面地促进语言发展。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提升幼儿听说能力的游戏化活动设计

听说能力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指令接龙”“角色对话”“声音识别”等游戏来训练幼儿的听辨与表达能力。例如,“角色对话”游戏通过设定情境(如“去超市购物”),让儿童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不仅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还锻炼了语音语调与语境对应能力。“声音识别”游戏则可借助音频素材或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物、交通工具、自然界声音,让幼儿根据声音进行辨识和模仿。该游戏能有效训练儿童的听觉注意力和语音辨别能力,是早期语言干预中的常用手段。

(二)增强词汇积累与语句表达的游戏形式

词汇和句式是语言结构的核心,在教学中,可运用图卡配对、语义分类、句型构建等游戏进行系统化训练[2]。以“词语配对”游戏为例,教师可提供主 题图片 (如动物、蔬果、交通工具),引导幼儿进行词汇命名与分类,同时引导其用这些词汇造句。“句型拼图 游戏是另 教师准备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的词条磁贴或纸片,鼓励幼儿按照语法顺序拼出完整句子 通过不断练习,不仅加强词汇记忆,也巩固句式结构掌握。此外,结合TPR(全身反应 理念的 边做边说 游戏,也能显著增强幼儿对动词和动作词的理解与表达,如“跳一跳”“拍拍手”等动作性语言命令,有助于语言与身体动作的同步发展。

(三)促进语言交往能力的互动型游戏

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社会交往的桥梁。为了促进幼儿语言的社会性功能,教师可设计合作性强的游戏,如“拼图对话”“情境问答”“故事合作创编”等。例如,“拼图对话”游戏要求两个孩子各持一半图卡,通过口头描述帮助对方完成图卡拼合。这种游戏强化了描述性语言、听说协作与逻辑表达能力。“情境问答”则模拟真实生活情境,如“在医院看病”“问路去超市”,通过设置问题与回答任务,引导幼儿掌握实际交流用语,提高语用能力。此外,“故事合作创编”是一种高阶语言活动,教师可提供故事开头与图片,引导小组成员轮流续写内容,每人一句,训练语境理解、语义延续与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和创造力。

三、游戏化教学在实践中的策略(一)优化教师的教学角色与专业能力

游戏化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游戏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需具备儿童发展心理与语言习得规律的基本知识,能根据幼儿不同语言发展阶段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其次,要掌握游戏教学设计方法,如情境设置、任务分层、语言嵌入技巧等,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此外,教师还应在游戏过程中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幼儿语言反应适时给予引导、鼓励与语言扩展反馈,推动语言表达由“听懂”向“会说”转变。

(二)科学设计游戏活动内容与流程

有效的语言类游戏需建立在清晰的教学意图基础上,活动流程应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首先,活动目标需聚焦具体的语言能力点,如“掌握5 个方位词”“能说出完整的五字句”等,避免笼统化。其次,游戏内容应融合生活经验,贴近幼儿兴趣,如“超市购物”“森林探险”等主题,增强语言表达的真实性与情境感[3]。活动流程应包含引入、探索、互动、反馈等环节,例如通过“小任务—协作—表达—评价”模式,提高幼儿语言输出频率。教师还应准备多样化的材料,如图片卡、词汇积木、情境玩偶等,促进感官参与,丰富语言刺激。

(三)建立支持性的教学环境与资源系统

游戏化语言教学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与资源的配合。首先,应营造开放、包容的语言环境,在教室布置中加入语言角、情境区、图书区等功能空间,鼓励幼儿主动说、反复说、自由说。其次,要构建系统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按年龄段分类的语言游戏方案、活动材料模版、可视化教具等,支持教师高效备课与实施。此外,还可通过家园共建机制,将游戏活动延伸至家庭,鼓励家长参与亲子语言游戏,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在园内外的连续性。

总结:游戏化教学以其生动、灵活、互动性强的特点,有效契合了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实际需求。通过科学设计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与支持性环境的构建,能够显著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理解与交际能力,增强其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感与持续性,促进综合语言素养的发展。今后应持续深化实践路径,丰富教学资源体系,提升教师的教研与应用能力,推动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系统化、常态化与高质量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湘湘.依托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J].科普童话,2020,(25):91. [2]王晶.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游戏化教学[J].学园,2024,17(36):122-124. [3]冶芳.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J].学园,2024,17(26):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