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研究
卢佳佳 周鹏
身份证号:13213319930210402X;身份证号:130124199601163611
随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日益迫切,装配式建筑以其构件预制化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的特点,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工程质量,成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然而,装配式建筑在造价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如设计变更频繁导致成本失控、各阶段信息沟通不畅造成资源浪费、传统造价管理手段难以适应项目动态变化等问题,使得工程造价超支现象频发,严重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一种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数字化技术,具有三维可视化、参数化设计、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等优势,能够整合装配式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各阶段的信息,为造价动态管控提供有力支持。将 BIM 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有助于实现成本的精准预测、实时监控与科学调整,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因此,开展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研究,对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的现存问题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存在多方面问题。在设计阶段,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程度高、预制构件种类繁多,设计人员若对构件生产工艺、运输安装成本考虑不足,易导致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增加设计变更成本。同时,传统设计模式下各专业协同性差,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及时发现设计冲突,造成施工阶段的返工和资源浪费,进而影响工程造价。施工阶段,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复杂,涉及构件生产、运输、吊装等多个环节,传统的进度与成本管理相互脱节,难以准确评估施工进度对成本的影响。此外,施工现场的材料浪费、设备闲置、人员调度不合理等问题,因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导致成本增加。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参与方之间信息共享不足,造价数据难以实现实时传递和更新,使得造价管理人员无法全面掌握项目成本动态,难以做出科学的成本控制决策。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多依赖人工计算和经验判断,缺乏对项目成本变化的动态跟踪和分析能力,难以适应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
2.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策略
基于 BIM 技术的特性,提出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策略。在设计阶段,利用 BIM 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和参数化设计功能,建立装配式建筑全信息模型,将构件尺寸、材料、工艺等信息集成于模型中,通过多方案比选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变更。同时,基于 BIM 模型进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各专业设计冲突,避免施工阶段的返工。施工阶段,借助 BIM 模型关联进度计划与成本数据,构建 5D(三维模型 + 时间 + 成本)动态管理模型。通过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分析进度偏差对成本的影响,及时调整资源分配和施工方案。利用 BIM 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合理规划构件运输路线、存放场地和吊装顺序,减少材料损耗和设备闲置,降低施工成本。在运维阶段,BIM 模型作为信息载体,持续记录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维修、保养等成本数据,为后期成本分析和管理提供依据,实现造价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管控。此外,基于 BIM 平台实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多方协同工作,确保造价信息实时共享和更新,提高造价管理的协同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3.基于 BIM 技术的造价动态管控策略的项目应用与成效
以某装配式住宅小区项目为例,验证基于 BIM 技术的造价动态管控策略的有效性。在设计阶段,运用 BIM 技术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进行三维建模和碰撞检测,共发现设计冲突 32 处,提前优化设计方案,避免了施工阶段的返工,减少设计变更成本约 80 万元。施工阶段,构建 5D动态管理模型,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成本。通过 BIM 模型模拟构件吊装顺序和场地布置,优化施工流程,使构件运输成本降低 15% ,施工工期缩短 10% ,节省人工和设备租赁费用约 120 万元。同时,基于 BIM 平台实现各方信息共享,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问题,有效控制了工程成本。项目竣工后统计显示,相比传统造价管理方式,基于 BIM 技术的造价动态管控策略使该项目总成本降低了 12% ,显著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验证了该策略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4.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未来,BIM 技术将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造价动态管控的智能化水平。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材料消耗、设备运行等数据,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预测,实现更精准的成本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可辅助造价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优化、风险评估和决策制定,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性。同时,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从构件生产厂家到施工现场再到运维管理单位,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造价动态管控。此外,随着行业标准和规范的不断完善,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中的应用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造价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助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结束语:本文对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存问题,提出了基于 BIM 技术的动态管控策略,并通过实际项目案例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BIM 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控难题,提升造价管理水平。但目前 BIM 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软件兼容性差、专业人才短缺、各方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行业协作,推动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中的广泛应用,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宝.EPC 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全过程造价管控策略创新研究[J].上海建材,2025,(01):118-120.
[2]张黎军.装配式住宅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J].建设监理,2025,(02):49-52.DOI:10.15968/j.cnki.jsjl.2025.02.011.
[3]罗潇姝.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24,(0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