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有组织教研的教研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

郝雪 宋树奇 李晓莉

1.沈阳建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辽宁沈阳 110168 2.沈阳建筑大学纪委办公室 辽宁沈阳 110168 3.沈阳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总结了当前教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有组织教研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通过从新的角度统筹教研团队建设、以新的机制保障教研团队建设、用新的方式促进教研团队建设,探索基于有组织教研的教学团队建设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有组织教研;教研团队;教研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具有开展教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观意愿,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发地进行教研活动,但教研不是教师一个个孤立的活动,其育人能力要在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教研团队中不断生长、不断聚合、不断进阶[1]。高校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探索基于有组织教研的教研团队建设。

一、当前教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和参与不够导致的教研活动单向

教研活动多为自上而下的安排,虽设计规划科学合理,但不能保证工作全覆盖和教师全员参与,需要在学校、学院组织安排的同时,教研室及教学团队主动开展活动,进而使教师自发、自觉地研究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2.沟通与指导不足导致的经验交流有限

教学团队内部交流多取决于教师意向,一些教师未能有效地参与关于教学的互动沟通,资深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未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年轻教师,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水平高,但不针对学生实际研究教法、学法,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2]。

3.前沿或交叉课程差异性面临的教研孤立

很多教研团队基于教师所在教研室内部成员,组织不够灵活,与校外同类院校关于教学交流不多,而一些前沿或交叉课程由于差异性较大,出现教师孤立教研的情况,虚拟教研室建设尚在探索之中。

二、有组织教研对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有组织教研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实证调查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当前教研工作及教研团队建设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调研,掌握教学名师等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及教师参与教研的实际情况,进而科学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在开展教研工作时以教学团队为着力点,考虑教学团队的灵活组织,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通过定期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确定和申报教学研究课题,组织相关讲座,参加校内外交流,定期检查规划的落实情况,营造活跃的教研氛围。

(二)有组织教研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引导性作用

1.教师参与教研转变

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与教研工作需要,通过开展有组织的教研,使教师教研活动从自发向自觉转变。依托教研团队,使广大教师面对教研工作时从接受任务安排转向主动思考、结合工作实际申请主题任务,参加教研活动时从旁观者转向实践研究的参与者、同行者,教师的专业成长状态也从观望、尝试走向融入。

2.教研工作转变

在教研管理部门、学院及教研室有针对性的规划与指导下,以教研团队为着力点,实施有组织的教研,使教研团队和教研人员更有活力,使组织形式和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使教研工作由活动到长期,由自发到自觉,由随机到规律化,由身边教师扩大到非现实虚拟教研室,进而取得教研促教、教研促学、教研促成长的效果。

三、基于有组织教研的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一)从新的角度统筹教研团队建设

1.以教研团队为基础推进教研工作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适应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型的发展,加强对本科教研团队建设的重视度,扩大覆盖面,以教研团队为基础[3],加强教师的主动性,促进教师间沟通交流,提高教研工作参与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以规范有组织的教研工作推进教研团队持续发展

为促进教研团队良性发展、教研梯队持续发展,提倡教研团队立足实际工作,面向行业需求,结合本专业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组织的教研工作。教研团队成员通过参与实际研究,从各自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开展经常性地交流研讨、分享经验。

(二)以新的机制保障教研团队建设

1.三层教研活动发起机制

在学校层面发起专项联合教研活动、学院层面开展专业联动教研活动、教研室层面进行专门联合教研活动,形成教研管理部门发起规划、二级学院积极促进、教研室不断推进的新型教研文化[4]。

2.四个一教研工作机制

推动教学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研工作,创建一年一个计划,每学期一项方案,每月一个活动、一活动一个主题的四个一教研工作机制,以规范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各教研团队规范化、经常性开展教研活动,进而引领全校教学质量提升。

(三)用新的方式促进教研团队建设

1.三步循环方式

为保证教研团队工作取得实效,教研过程中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关注学生学法指导,运用理论研讨—实证研究—总结反思“三步循环”的方式不断深化,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深入总结提炼经验。

2.三段往复方式

在教研前准备阶段,做到充分具体,明确研究问题和具体情境;在教研实施阶段,做到有的放矢,针对问题,应用理论研究对策;在教研后改进阶段,做到落实有效,及时将对策应用于教学实际,并在具体过程中反思,进一步调整。

四、结  语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以教学团队建设为着力点,学校、学院、教研室、教师同步筹划、同步推进、同步实施、同步提升,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和价值导向,开展有组织的教研工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扎实推进教研工作,持续提升教师教研教改水平,并在实践中予以不断完善,力求理论有高度、实践有深度、推进有广度、落地有效度。

参考文献:

[1]胡惠闵,马洁,张翔昕.从“教研机构合并”看教学研究职能的定位——基于“教学研究”概念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5):9

[2]路艳.基于结构不良问题的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4.

[3]李俐.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研团队建设探究——以梧州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下),2022(10):115-116.

[4]刘鹏宇,贾克斌,陈善继,等.数据驱动的地方高校教研团队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9):17-22.

作者简介:郝雪(1976—),女,辽宁凤城人,副研究员,副主任,硕士。

基金项目:2024年度沈阳建筑大学本科教学提质增效教研课题“基于有组织教研的教研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tzzx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