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严俊

湖北中誉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孝感市 432800

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持续增加,工程造价失控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项目投资效益和社会资源配置。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多以静态、单阶段控制为主,往往忽视了项目在不同阶段成本变化的动态特性。与此同时,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提出,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项目各阶段实施动态化、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成本超支风险,提升整体管理效能。因此,探索和完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概述

(一)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定义与特点

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是指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对项目投资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调整,以确保成本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与传统静态控制相比,其主要特点包括全过程性,即覆盖从项目决策到竣工运营的所有阶段;实时性,强调数据及时更新与响应;以及调整性,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动态修正成本计划,保持成本控制的灵活性与精准性。

(二)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原则

实施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目标明确性原则,即控制目标需明确具体,如单位造价控制在3000 元/ 平方米以内,或总投资不超过1.2亿元;二是信息及时性原则,依赖BIM 系统或ERP 平台,确保成本数据实时上传、反馈与处理;三是系统协调性原则,强调设计、施工、监理、甲方等多方主体协同工作,避免因信息孤岛影响成本控制效果。

(三)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主要方法

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常用方法包括计划值对比法、偏差分析法以及价值工程。计划值对比法主要通过对实际发生费用与计划费用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调整 [1]。偏差分析法则进一步剖析偏差产生原因,如人工单价上涨或材料价格波动,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价值工程通过分析项目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与成本关系,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如将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替换为装配式结构,以降低材料及人工成本。同时,结合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分析方法,从项目建设、运营、维护直至拆除阶段全面考量成本投入与回报。

(四)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意义

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不仅能够提升项目投资效益,更能有效规避因市场波动、设计变更等因素引发的成本超支。通过实时成本监控与调整,推动施工企业管理精细化,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在高层住宅项目中,动态控制能将单位造价稳定在预期范围内(如 2800~3000 元 / 平方米),为开发商及业主创造可观经济价值。

二、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决策阶段是确定投资规模与控制目标的起点。动态控制的核心在于需求分析与成本预测的科学性。具体方法包括利用 BIM 与成本数据库进行相似项目比选,运用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经济性评价指标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例如,某工业厂房项目通过动态模拟分析发现,采用钢结构方案比传统混凝土方案可减少 10% 初始投资。为了应对市场材料价格波动,应建立动态投资估算调整机制,当钢材价格超过预设阈值(如上涨 10% )时,及时修正投资计划。

(二)项目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对项目整体投资具有决定性影响。首先,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开展动态概算编制工作,借助 BIM 5D 平台集成设计、造价与进度信息,实现实时成本反馈和调整。例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利用 BIM 系统及时发现幕墙面积增加带来的成本超支隐患,提前调整方案避免投资超限。其次,设计优化与成本控制应同步进行,如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替代传统保温砂浆,虽然材料单价提高 10% ,但后期节能效果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30% 左右。此外,设备选型时应优先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方案。最后,需建立设计变更动态管理机制,所有变更必须经过成本影响分析,并通过成本控制平台同步更新预算数据,确保成本控制与设计优化协调统一。

(三)项目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动态控制重点是施工预算执行与实时监控,直接影响最终造价结果。首先,在合同价款动态调整方面,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合同约定调价公式,如人工费波动超过 ±5% 时按公式调整,确保承包方利益与项目成本平衡[2]。其次,施工过程中应安装物料RFID 追踪系统和施工日志自动采集工具,实时掌握现场材料消耗与人工费用。例如地铁项目采用智能管理平台,将混凝土浇筑量与实际计划对比,误差控制在 ±2% 以内,有效避免浪费。此外,可通过无人机航拍与图像识别技术辅助监控施工进度与材料堆放情况,提升管理透明度。动态结算管理方面,应实行月度动态结算制度,按实际完成工程量核对支付,防止因累计结算延迟引发纠纷与成本积压,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运转灵活性。

(四)项目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首先,应建立运维成本动态监测系统,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或工业设施,通过传感器网络采集能耗、设备运行等数据。例如某写字楼项目采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实现年均能耗成本降低 15% 。其次,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技术,如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更新替换策略优化,以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额外费用。最后,应完善项目后评价机制,通过实际运营成本与前期预测对比,分析偏差原因,形成数据积累,指导后续项目决策[3]。

三、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若干突出问题。首先,信息滞后与数据不完整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小型项目中,缺乏完善的成本监控平台。其次,控制方法单一,多数仍停留在施工阶段预算控制,忽视前期设计与后期运营阶段。再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责任不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各方在动态控制中职责不明确,影响执行效果。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建立统一的动态控制信息平台,集成 BIM、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实现各阶段成本数据共享与追溯。平台应具备工程量自动统计、成本动态预测及风险预警功能。二是推广 BIM+ 大数据融合应用,通过智能分析提高控制精准度。三是明确全生命周期责任体系,制定全过程造价管理责任书,明确设计、施工、运维各方职责与考核指标。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制度建设,推动成本工程师职业认证制度普及,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总结:

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以其全过程、实时性和灵活调整的特点,有效提升了项目成本管理水平。通过在决策、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各阶段具体实施动态控制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投资风险和资源浪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是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 秋 仲 .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的 动 态 管 理 控 制 研 究 [J]. 建 材 发 展 导向 ,2024,22(24):130-132.

[2] 陈浪威 . 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策略探究 [J]. 建筑与预算 ,2024,(08):34-36.

[3] 蒋盈盈 . 动态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J]. 集成电路应用 ,2024,41(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