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 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赵学志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万州 404120
一、引言:从验证实验到工程实践
传统“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常局限于操作训练:学生按教材步骤连接电路、记录数据、代入公式计算,缺乏对物理量工程价值的理解。2022 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增“物理与工程实践”主题,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技术难题”。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设计教学,其核心逻辑与工程实践高度契合:第一,成果定义:明确学生应获得的工程能力;第二,反向设计:从工程成果反推学习任务;第三,持续改进:通过反馈优化方案。本研究据此重构实验,聚焦核心问题:如何通过OBE 框架将电阻率测定转化为工程决策训练?
二、OBE 实验流程重构
(一)阶段 1 :需求分析(定义工程成果),任务情境:某无人机公司需为电机绕组选择金属材料,要求电阻率 ρ⩽1.7×10-8Ω⋅m(20%) ),成本预算⩽50 元米。现有待测材料:铜丝、铁丝、镍铬合金丝。能力目标:1. 理解电阻率对导电性能的影响,2. 建立材料性能 - 成本的综合决策意识,3. 识别工程需求中的核心约束条件,(二)阶段 2 :方案设计(反向推导实验路径)。学生需自主完成三项决策:1. 测量方法选择,选项1 :伏安法(操作简单但精度较低),选项2 :电桥法(精度高但耗时较长),工程思维渗透:需平衡效率与精度,例如对关键材料使用电桥法复验。2. 器材选型优化,关键器材选型要点:电源:电压 ⩽3V (防止材料过热损坏)、电流表:量程0~0.6A(保护小截面样品)、样品长度: ⩾30cm (减少接触电阻影响)。3. 成本核算实践:计算单次实验耗材成本(导线损耗、电能消耗等)、- 设定挑战目标:“在保证精度前提下将单次实验成本控制在5 元以内”、(三)阶段3 :误差控制(工程问题求解)。引入典型工程故障案例:案例1 :某组测得铜丝 ρρ=2.1×10-8Ω⋅m (超标 24% )
- 归因分析:未预热导致温度低于 20% 。解决方案:激活温度修正模型ρt=ρ20[1+α(t-20)]
案例 2 :镍铬合金丝测量值波动 >15% 。归因分析:接触电阻不稳定。优化方案:增加测量点位,采用四端接线法。(四)阶段4 :报告撰写(工程成果交付),突破传统实验报告格式,要求提交工程选材建议书,包含以下要素:1. 测试数据表:包含三次测量平均值及标准差。2. 成本- 性能对比分析:- 铜丝:电阻率 1.68×10-8Ω⋅m ,单价42 元米→推荐,镍铬丝:电阻率 1.10×10-6Ω⋅m ,单价 8 元米→适用低导电场景 3. 误差风险评估:温度波动可能导致
值偏差±5% 。4. 工程建议:建议采购铜丝并预留 10% 电阻裕度。
三、教学实践与效果验证
(一)实践设计。对象:高二年级平行班(实验组采用 OBE 四阶流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步实验);测评工具:《工程思维量表》包含四个维度:系统分析能力、方案优化能力、误差敏感性、成本意识。
(二)核心成效对比。1. 工程思维水平提升:实验组后测总分均值 86.7 分(满分100),较前测提升 38.7% ;对照组同期提升仅 19.3% ;最大差异维度:方案优化能力(实验组得分率 92% ,对照组 65% )。2. 工程决策质量差异:在报告中考虑成本因素的学生比例:实验组 100% ,对照组 42% ;提出误差补偿方案的比例:实验组 89% ,对照组 33% 。3. 知识迁移能力表现:解决“输电导线选材”问题的正确率:实验组 91.3% ,对照组 67.8% ;典型迁移案例:
学生提出:“山区输电应选铝线而非铜线——虽然铝的电阻率高于铜,但铝线成本仅铜线的13,且轻量化便于架设,综合效益更优。”
(三)课堂观察实录。在方案设计阶段,实验组出现典型讨论:A 组主张:“必须用电桥法!无人机电机对电阻精度要求高。”B 组反驳:“伏安法够用了,电桥操作耗时 15 分钟,人工成本超预算。”最终妥协方案:“先用伏安法初筛,对临界材料再用电桥复验。”此过程体现工程思维中的多目标优化能力。
四、讨论:OBE 模式的核心价值
(一)实现实验教学的三重转向:1. 教学设计转向:从按步骤操作→按需求设计;2. 能力培养转向:从单一数据计算→成本- 性能综合决策;3. 思维模式转向:从追求理论精确值→允许误差合理区间。(二)深度衔接新课标要求:1. 工程实践载体转化:将电阻率测定转化为材料选型决策2. 跨学科融合实现:物理学:电阻定律应用、工程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材料科学:温度系数修正。3. 核心素养落地路径:科学思维:体现在误差建模过程、科学态度:反映在严谨的多次测量、社会责任:渗透于资源优化决策。
五、结语
本研究证实:基于OBE 理念重构的“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通过工程情境导入、反向任务设计和综合决策训练,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思维水平。建议推广至其他物理实验:机械振动实验可转化为汽车减震器参数优化,光学干涉实验可转化为光学薄膜厚度质检方案
未来需重点开发工程案例库,建立“物理知识 - 工程能力”的映射评价体系,推动基础教育与工程教育的深度衔接。
参考文献:
[1].Spady,W.G.Outcome.BasedEducationCriticalIssuesandAnswers.ArlingtonAmericanAssociationofSchoolAdministrators,199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王亚愚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5)18-22.
[4].Crawley,E.F.,etal.RethinkingEngineeringEducationTheCDIOApproach.Springer,2014.
[5]. 张宪魁.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
[6]. 陈敏华等 .OBE 理念在物理实验中的实践路径 . 物理教师,2022(3)50-54.
[7]. 林崇德 .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