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探究

作者

王明月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城关实验小学  241202

课外阅读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第一学段作为阅读教学的启蒙阶段,显得尤为关键。但教师和家长指导却有诸多难处,要想在第一学段正确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任重而道远。

一、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各项学习都处于初始状态,学习习惯也还在养成阶段,教师和家长的引领及其重要。特别是如果想让孩子拥有自觉阅读的兴趣,需要一步步培养和引导。并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大部分对新知识充满你渴望,这时候教师和家长应做好引路人,帮助孩子做到快乐阅读,正确阅读,自觉阅读。

二、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探究

1. 阅读文体的选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中,“识字”部分都以儿童诗形式出现。儿童诗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富有趣味,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所以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课外阅读儿童诗是不错的选择。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无形中阅读兴趣也会相应提高。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猫种鱼》,里面的儿童诗占 80% 以上,且大都短小精悍,还蕴含很多浅显易懂的道理其他学科知识,如《量词歌》,韵律感强,带领学生读过后,不仅增加识字量,还学到了不同的物体应用到不同的量词。当然,二年级在选择儿童诗时,可以选择篇幅相对较长或对识字量要求较高的儿童诗来阅读,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到二年级第二学期应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另外,第一学段部编版语文课本中,第一学段尤其是一年级出现的课文大都是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也可以适当加入寓言、童话和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还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来说不仅能增加学识,还能提升品德修养。童话故事也同样吸引孩子的目光,经典的童话故事叙事清晰,想象力丰富,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同时也给孩子们构建了一个放飞想象力的平台。

2. 材料形式的选择

现在市场上的书籍浩如烟海,品种繁多。只是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就有很多版本。面对这么多选择,我们该怎么办?还是要选择和学段特征相符的书。可以选择有插图的书籍,毕竟第一学段的孩子注意力较低,只有文字的书本对他们来说吸引力较低。也尽量选择页码相对较少的书本,页码太多会让有些孩子失去耐心,不能坚持读完,那就是适得其反了。

(二)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由于第一学段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特性,以及各方面发展不成熟,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在第一学段课外阅读过程中,家长也应参与进来,而不是全权交给老师或者孩子自己。所以在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家校共读应作为主要形式来开展课外阅读。

1. 教师指导

教师应积极倡导课外阅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阅读要求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就需要一些方式方法:

第一,实现课内迁移。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表扬和奖励课外阅读较多的学生,以此激励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外阅读。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上好语文课,孩子对语文有好感,自然会想去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了解更多课文没有触及到的地方,也会将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至课外。比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有《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神话故事,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孩子们在课下就会主动

去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

第二,开展读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专门举办课外阅读方面的分享活动或比赛,调动孩子自觉阅读的积极性,比如讲故事大赛、自制创意书签比赛、分享一本好书等等。这些活动不仅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还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第三,创设阅读环境。比如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孩子在课下和阅读课上读图书角的书。鼓励孩子在课上课下或各式活动中展现自己课外阅读所得和问题,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四,尊重不同的声音。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允许出现合理范围内不同的理解,让孩子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因为孩子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最珍贵的,永远保有思考的能力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五,寻找最准的“节奏”。就阅读能力而言,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上学期和下学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都是有区别的,所以找准自己班级的“节奏”,找准每一个孩子的“节奏”,找准每一时段的节奏势在必行。这个节奏应是循序渐进的,逐渐加入新的元素,慢慢加快速度,渐渐增加内容,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第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学段中,习惯养成是重要一课,在课外阅读中当然也不能少。读书时坐姿端正,爱惜图书,拿到书本先看封面,再看目录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指导教学中不断落实。

2. 家长陪读

第一学段的学生在家的时间要想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就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而家长的指导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孩子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家长在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也应当读书,而不是玩手机或者看电视,这样孩子怎么能看得进去书呢?家长应和孩子约定在哪段时间、哪个地方阅读,久而久之,到了时间孩子就知道该去哪干什么了。

二是注重方式方法。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书中的内容,比如问一问孩子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试着让孩子给自己讲一讲书中的故事,一起读一读有趣的诗歌,遇到问题一起追寻答案等。

三是与老师密切配合。家校共读的前提是家校一致,家长和老师必须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孩子,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持续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结语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阅读贯穿我们的一生,而第一学段作为启蒙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重视起来,让孩子从小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做读好书、好读书的人。

参考文献:

[1] 刘维华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探究[J]. 教师新概念 ,2020(10):48-49.

[2] 李晓青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1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