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聚焦核心素养,体验数学乐趣

作者

赵晶

陕西省定边县李园子小学 718600

前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对二年级学生而言,这些素养的培养将会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时期,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既充满好奇心又容易觉得枯燥,因此,在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核心素养为切基,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直觉想象力

(一)生活情景导入

小学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很感兴趣,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设置如下生活情境:周末,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装饰画框,画框长 1 米 20 厘米,书架宽 85 厘米,妈妈想量量放不放得下,带的 2 米卷尺够不够用?这种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指导他们用估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直觉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购物情景和数学模型。

(二)多媒体情景演示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和动画,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动画演示各种图形的变化与组合,使学生对图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1]。

二、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如在上“有余数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把 10 根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孩子,每个孩子能得到多少?还剩多少?再增加 1 根铅笔,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学生就能逐渐了解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意义,培养其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学会将数学模型从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来。

(二)鼓励提出问题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不太明白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在学习“时间”内容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 1分钟?”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时间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

(三)引导解题策略多元化

鼓励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采取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能够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出示“19 颗糖平均分给5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颗,还剩几颗”,鼓励学生探索多种分法与计算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计算,学生可能会想出各种方法,比如凑整法、竖式计算法等,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计算想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以此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通过实践活动,加强数学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一)测量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书籍的长和厚等,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正确选用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2]。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如在测量了教室的长度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想:如果把教室的长度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出来,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单位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维。

(二)统计调查工作

通过调查与统计,能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对自己班上同学喜欢的水果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统计表或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要经历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学习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处理和解释数据,培养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同时在调查统计活动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身边的事情,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四、结合游戏教学,增加数学趣味,培养学生的数学操作能力

(一)数字游戏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字游戏,如数字接龙游戏、猜数游戏,在数字接龙游戏中,教师先说出一个数字,然后请学生按照一定的数字顺序依次说出一个比前面的数字大或者小的数字,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计算能力。在猜数游戏中,教师在脑中想象出一个数字,然后再由学生提问来猜出这个数字,提问只能涉及到数字的大小、乘除关系等方面,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3]。

(二)棋类游戏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益智类的数学游戏,如飞行棋、数学跳棋等,在数学飞行棋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用骰子来前进,当他们走到对应的格子时,必须回答出相应的数学题,答对了就可以继续,不然就留在原地。而数学跳棋,就是要完成一系列的数学运算,才能确定下一步棋的步数。这些棋类游戏把数学知识和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反应能力。

结语:

总之,在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突出了核心素养的意义,主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师要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指导、实践活动、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加强他们的数学体验,提升他们的数学操作技巧,培养他们的核心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诗 . 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J]. 互动软件 , 2023(6):1567-1568.

[2] 李颖 . 探究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五).2023.

[3] 史小虎 .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J].Education Theory & Application, 2024,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