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教育实践研究
王红
山东省新泰市东周实验学校 山东省新泰市 271200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管理对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管理者,其德育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氛围。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德育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深入探讨其有效路径。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德育管理通过规范行为、培养习惯,为学生奠定道德基础。例如,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可逐渐养成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等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班主任的德育引导能帮助学生区分是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融入社会提供保障。
(二)构建和谐班级氛围
德育管理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班主任通过组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例如,开展“文明礼仪月”活动,可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谐的班级氛围能减少学生矛盾,提升学习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班主任作为德育的直接实施者,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管理。例如,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参观红色基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法治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德育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德育表面化问题突出
部分班主任将德育简化为纪律约束,忽视学生内在情感培养。例如,仅通过惩罚纠正错误行为,而未引导学生理解行为背后的道德意义。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方式,易导致学生表面服从、内心抵触,无法真正形成道德自觉。
(二)德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当前德育管理多依赖零散活动,缺乏长期规划。例如,部分班级的德育主题随季节或节日变化,未形成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此外,班主任对德育目标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将德育等同于心理健康辅导,忽视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家校共育机制不完善
家庭是德育的重要场域,但部分家长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导致家校教育脱节。例如,班主任发现学生说谎时,若家长未配合纠正,仅靠学校教育难以根治问题。此外,家校沟通多停留于成绩反馈,缺乏对品德发展的深度交流。
四、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班主任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例如,班主任若要求学生在教室保持整洁,自身需主动捡拾垃圾;若强调诚信,则需在批改作业、评选优秀时做到公平公正。通过“身教”传递道德力量,比单纯说教更具说服力。此外,班主任可邀请优秀校友、道德模范进班级分享,拓宽学生的榜样视野。
(二)营造多元化德育环境
1. 班级文化浸润:通过设计班级口号、布置文化墙、设立“道德之星”评选栏等方式,营造潜移默化的德育氛围。例如,在文化墙上展示学生帮助他人的照片,并配以简短点评,强化正面行为。2. 主题活动引导: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责任教育周”“感恩节”等主题活动。例如,在“责任教育周”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责任,深化对社会责任的理解。3. 社会实践拓展:组织参观博物馆、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德育从课堂延伸至社会。例如,参与“环保小卫士”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三)构建家校共育机制
1. 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本、微信群等方式,定期反馈学生品德表现。例如,班主任可在联系本中记录学生帮助同学的事迹,并附上鼓励性评语,引导家长关注品德发展。
2. 开展联合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共读”“家庭道德讨论会”等活动,促进家庭德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例如,在“家庭道德讨论会”中,家长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矛盾”等话题,形成教育合力。
3.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针对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班主任可通过讲座、案例分享等方式,传授科学育儿知识。例如,讲解“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等,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四)创新德育评价方式
传统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品德发展。班主任可引入多元化评价:1. 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如是否主动帮助同学、是否遵守课堂纪律等,形成“德育成长档案”。2. 学生自评与互评:通过“我心中的好同学”“我的进步”等主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同理心。3. 实践成果评价:将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的表现纳入评价,例如根据参与次数、服务态度等给予星级评定。
五、结论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理念更新、环境营造、家校协同等多方面入手。当前,德育表面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需解决,但通过树立榜样、构建多元化环境、完善家校共育机制等策略,可逐步提升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未来,班主任需持续探索德育创新路径,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