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计划生育:孕前检查为优生优育保驾护航
杨玉华
大英县妇幼保健院
在计划生育政策下,优生优育是核心目标,孕前检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提前筛查生育风险,为生育健康宝宝奠定基础。掌握最佳检查时机、项目内容、重点人群及干预策略,对备孕夫妇至关重要。
孕前检查:优生优育的第一道防线
孕前检查是计划怀孕夫妇在受孕前 3-6 个月进行的专项身体检查,核心在于筛查生育风险因素(如生殖健康、遗传病、传染病等),以便及早干预,保障优生优育。它比常规体检针对性更强。
从个体角度,孕前检查能让备孕夫妻掌握自身健康状况。 女方可发现生殖系统问题(如肌瘤、输卵管阻塞),男方能评估精子质量及排除感染,共同提升受孕几率,保障胎儿健康。
从家庭角度,健康孩子是家庭幸福的基石。若因未做检查导致胎儿先天缺陷,将给孩子带来终生影响,家庭亦承受巨大身心和经济压力。我国每年约新增90 万缺陷儿,部分可通过孕前检查预防。
从社会角度,孕前检查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方式。 减少出生缺陷能显著降低社会对特殊儿童的照护成本,增加健康劳动力供给,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孕前检查的黄金时间与基础项目
1. 黄金检查时间
建议在计划怀孕前 3-6 个月进行孕前检查。这样安排主要考虑为后续可能需要的处理预留充分时间。例如,女性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通常需要1-3个月完成药物调整,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至适宜范围后方可计划妊娠;对于男性,如精液参数显示异常,相应的调理过程同样需要一定的周期。
2. 基础检查项目
女性基础检查项目
1. 妇科检查:观察外阴至子宫、卵巢的结构,筛查常见问题如炎症、肌瘤或囊肿。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这对及早发现宫颈异常变化很重要。
2. 白带常规检查:分析阴道分泌物,看是否有细菌、霉菌或滴虫等炎症。发现感染需要先治疗再备孕,减少宫内感染、流产、早产等风险。
3. 超声检查:利用 B 超查看子宫、卵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判断有无结构异常(如子宫形态问题)或囊肿。还能进行卵泡成熟度检测,辅助把握受孕时机。
4. 血常规检查:了解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血液疾病健康隐患。严重贫血的女性怀孕后可能增加孕产期风险。
5. 尿常规检查:检查尿液中蛋白、糖分和细胞等指标,初步筛查肾脏问题或糖尿病。孕前发现肾脏异常很重要,因为孕期会加重肾脏负荷,增加健康风险。
6. 肝功能检查: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判断肝脏工作状态,筛查肝炎、脂肪肝等。部分肝炎病毒(如乙肝、丙肝)可能传染给宝宝,孕前查出问题并干预,能大大减少宝宝感染机会。
7. 肾功能检查:主要检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排查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8.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对宝宝成长,尤其脑子发育非常关键。甲亢或甲减都会妨碍怀孕和胎儿健康,甲减可能引起宝宝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9. 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以及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感染。这些病原体可经胎盘传播,引发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其中,风疹病毒感染对胎儿危害最严重,若妊娠初期感染该病毒,胎儿罹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概率显著上升,出生后可能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缺陷。
3. 男性基础检查项目
1. 精液常规检查:这是男性孕前必查项目,评估精子数量、活力、畸形率及液化时间。精子数量、活力或形态异常会降低受孕概率,液化延迟也可能引发不育。
2. 生殖系统检查:通过触诊等方式检查睾丸、附睾、前列腺等器官,排查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其中,精索静脉曲张会干扰精子产生,造成不育。3. 传染病筛查:与女性一样,男性也需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感染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性传播危及伴侣及胎儿健康。4. 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排查是否存在贫血、感染及肝脏疾病,这些因素也可能对生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重点人群的检查要点
高龄备孕群体(女 ⩾35 岁 / 男 ⩾40 岁)
女性应检测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评估卵巢储备功能, AMH<1.lng/ml 提示卵巢功能减退。男性应检测精子顶体反应,40 岁以上男性顶体功能异常率达 25% ,显著影响受精能力。
特殊孕产史人群
有 2 次以上自然流产史者需排查抗磷脂综合征(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达38% )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曾生育唐氏儿的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必须100% 覆盖。
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于 140/90mmHg 以下,并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需控制至 <6.5% 才可备孕,胰岛素方案需提前3 个月调整。
孕前检查后的应对要点
1. 检查结果正常
当夫妇双方孕前医学检查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时,可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科学备孕。此阶段要特别注意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务必戒烟戒酒、注意营养均衡、坚持适量运动、保证规律作息。女性宜从计划怀孕前 3 个月开始,每日增补叶酸,这有助于降低胎儿神经管发育异常的风险。同时,维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也十分关键。
2. 检查结果异常
如果检查中发现问题,夫妻双方不必过于恐慌,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1. 妇科疾病:若存在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问题,需由医生评估其严重程度以决定孕前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程度较轻者可在严密监测下尝试妊娠;程度显著者则通常需先行手术治疗再考虑备孕。
2. 传染病感染:如感染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待病毒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后方可计划妊娠。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期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并在分娩后立即为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从而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途径。
3. 男性精子质量异常: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及药物干预等方式予以改善。具体措施涵盖规避烟酒及高温暴露、补充所需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对于质量严重低下者,可能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达成生育目标。
4. 遗传因素:若夫妻存在染色体异常,医生将结合具体状况开展遗传咨询,评估胎儿罹患染色体疾病的可能性,并提供对应指导建议,例如选择自然妊娠配合产前诊断,或采用试管婴儿技术中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筛选健康胚胎再行移植。
孕前检查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障,于个人和社会均不可或缺。重视并完成孕前检查,科学处理检查结果,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助力每个家庭迎来健康宝宝,为社会注入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