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

作者

李圆圆

浙江蓝城卓时建筑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3

摘要: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城市环境、空气等,为保证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效果,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工作,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品质,对增加城市绿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目的都具有积极作用。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核心要素之一,加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工作,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工程相关标准要求,采用切实有效的处理方式与管理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管理质量,促进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种植;养护

引言

植物是园林景观工程的核心要素,植物的种植技术及养护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仍存在植物选择不当、种植技术欠规范、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加以解决。本文从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园林景观中绿化工程质量与效果,一孔之见,与同行商榷。

1园林景观施工特点分析

1.1多样性特点

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项复杂而多样的工程,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需要综合考虑场地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和植被种类等因素,以形成多样化的植物景观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对不同的植物景观元素须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植物种植形式的不同,要求不一样的种植技术手段,规则式种植不用考虑堆坡问题,利用苗木自身高度去做出高差效果,而自然式种植就要注意堆坡造型的形态及坡顶变化效果。此外,在植物选择方面,设计师也需要仔细挑选。园林植物材料中包括常绿落叶骨架乔、常绿落叶及开花亚乔、灌木、宿根植物等,每种材料均有其独特性与适用范围,因此,设计师在选材时不仅要考虑到美观与功能,还要兼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2生态性特点

园林植物景观施工不仅要追求美观和功能性,还要将生态保护与修复视为核心要务。不同的植物本身就具备不同的生态特点,有抗旱、防风固土、耐盐碱的植物,有耐水湿、净化水系的植物。在园林植物景观造景过程中,不但要充分保护生态环境,根据生态条件选择科学的植物配置来减少对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以帮助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对于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与精细的水体管理,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2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植物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2.1植物选择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工程所处地区的温度、年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对即将进行植物栽植区域的土壤取样分析,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物含量等,根据相关勘察及分析结果,进行具体的植物品种选择加以配置,以保证植物能够在项目所在地健康生长同时满足景观风格和设计要求效果。植物选择在满足客观的种植条件时,也应结合景观绿化风格选择合适的植物色彩和形态,以保证整个项目效果。

2.2植物种植时的管理

在植物种植期间,由于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种植要求,我们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在栽植时进行合理的种植管理。种植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测试土壤内部的酸碱度、透气性等,分析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毒物质和石头等杂质,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对大的骨架乔木疏枝修剪避免过多的水分流失。种植时根据植物深根性、浅根性的特性来确定树穴的大小及深度,做好基肥的撒放、排水管预埋。整个植物种植操作过程都需要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有关人员能依据现场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植物种植要求、标准等,进行种植操作,保证植物顺利种植,提高植物成活率。

2.3种植后处理

一方面要对植物进行适当的修剪,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景观需求,采取冠修剪、疏枝剪、顶端剪等方法,维持优美的造型。另一方面要对植株进行支撑,通过木桩、铁柱、钢丝绳等固定植株,增强其抗风抗倒的能力,避免外界环境因素造成损害。同时还要采取覆盖防草网、搭建防护栏等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3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植物养护管理

3.1科学灌溉与排放

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养护工作开展中,为保证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灌溉,尤其是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以有效避免植物因缺水而出现大批量枯萎死亡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则需要养护人员精准控制好水资源的灌溉量与灌溉时间,并且装置恰当的排放系统,如此不仅可以保证植物得到充足的水源供给,而且还可避免因过量浇灌而引起水涝出现植物涝死的风险。同时,养护人员还要根据绿化植物的品种,制定针对性灌溉方案,严格遵守少量多次灌溉原则,适当缩短灌溉时间,并综合考量近期降水量与气温,以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灌溉的合理性。现阶段,智能喷灌与滴管系统在大多数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中取得了广泛应用,通过此种方式的有效应用,不但能够避免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还能够大幅度降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究其根源,主要是通过采用实施合理的灌溉与排放操作,在为绿化植物正常生长提供所需水源与排涝的基础上,还不会影响绿化景观工程的总体效果。可见,通过节水型、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为养护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3.2在水体养护方面

水质的检测,在植物养护管理的章程中,水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关养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测水体水质,以保障景观园林工程内水体一直处于清洁与卫生状态来灌溉植物。在这一检测过程中,应用专业水质检测工具,监测出水质pH值与溶解氧指标,出现不合理数据时应及时进行水体改良。水生植物的管理,养护人员定期修剪水生植物,避免其肆意生长,对项目的水质以及景观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水中杂草以及漂浮物,也需要进行及时清除。

3.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苗木的健康生长与景观效果。为有效遏制病虫害的侵袭,相关单位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严把检疫关,确保每一株植物的健康,杜绝带病苗木流入施工现场。此外,通过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三种手段。其中,物理防治手段主要包括人工捕捉和诱杀,可以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化学防治虽然见效快,但要严格控制药物用量与施用频率,以免农药残留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昆虫和微生物,以自然方式逐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既环保又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生态链。

3.4在设施养护方面

绿化配套设施的养护,注重对取水口、排水管、灌溉系统、树木支持、种植井盖等绿化配套设施的检查、维护,让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如果识别出有损坏的部位,及时修复,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害虫捕捉灯具设施的养护,做好害虫捕捉灯具设施的定期检查工作,及时更换坏掉的灯具,使得害虫捕捉灯具能正常运行,起到消杀害虫作用,避免工程内植物遭到病虫害的风险,促使景观园林内植物效果保持最佳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植物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关系着园林景观工程项目质量、效果及其今后的科学发展。因此,科学的植物选择,规范的植物种植技术,以及切实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等,都能显著提升植物的成活率,提升园林景观整体的美观性与生态效益,所以不断深入探索植物新型的种植、养护管理技术、方法,有助于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平,创造更加优质的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德华.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解析[J].青海农林科技,2024(1):55-57,75.

[2]杨克梅.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探究[J].河北农业,2023(12):33-34.

[3]诸强.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及养护技术管理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23,49(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