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角色团队协同提升手术患者转运效率的实践研究

作者

胡兰 谢澜 张慧婷 陈丽

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6 月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样本量计算公式,结合临床实际扩充20% 失访率,最终确定纳入20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10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严格限定为年龄在 18-60 岁之间,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识清楚,能够配合完成研究相关调查;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明确包含存在严重精神、认知障碍疾病,无法有效沟通者;经评估转运途中存在高死亡风险者;研究过程中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者。通过明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确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减少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由病房护士通知转运工人执行转运任务,通过电话单向交接患者基本信息,转运过程中的设备检查未设定标准化流程,各项操作按照医院原有常规转运制度执行。

1.3.2 对照组

观察组实施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团队由 1 名病房护士、2-3 名手术室护士、1 名麻醉师及 2-3 名专业转运员组成。团队成员需接受专项培训,明确各自角色职责与协作流程。转运前,借助信息系统实现患者资料共享,麻醉师对患者气道、循环等情 况 险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 护士备好护理用品并核对相关信息,转运员检查设备性能并规划最优路 命体征并上报异常情况,麻醉师负责处理突发麻醉事件,转运员 交接时,护士向接收科室详细说明患者病情、护理要点及特殊事件,麻醉师与接收科室医生沟通医疗方案,双方共同完成标准化交接记录单的填写。

1.4 观察指标

主要评估指标为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窒息、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人数)和转运交接缺陷率(专人依标准统计缺陷次数)。次要指标含患者满意度(分级评价)和转运时间(电子计时,记录离开病房至完成交接时长)。

1.5 统计学方法

安排经过统一培训的数据收集人员负责各项评估指标数据的收集工作,收集完成后对数据进行严格整理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运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准差( 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规范的统计学方法,保障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 结果

2.1 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 100 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 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 ;对照组100 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5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5%c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在降低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2 转运交接缺陷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转运交接缺陷率上呈现显著不同。观察组 100 次转运中,出现缺陷 3 次,转运交接缺陷率为 3% ;对照组100 次转运中,出现缺陷 ,转运交接缺陷率为 22% 详细数据见下表。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转运交接缺陷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能够有效减少转运交接过程中的各类缺陷。

2.3 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转运服务的满意度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距。观察组 100 例患者中,非常满意 85 例,满意 12 例,不满意3 例,满意度为97% ;对照组100 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0 例,满意25 例,不满意25 例,满意度为75%。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经检验,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现出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在提升患者对转运服务满意度方面的显著成效。

2.4 转运时间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转运时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100 例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为18.5 分钟;对照组100 例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为28.3 分钟。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4 两组患者转运时间比较( ,分钟)

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平均转运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映出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在缩短患者转运时间上起到重要作用。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与常规转运模式,结果显示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在降低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转运交接缺陷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缩短转运时间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第一,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下,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这得益于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协作与专业分工。麻醉师术前精准风险评估,为转运期间应对突发麻醉事件筑牢根基;护士持续且细致的生命体征监测,能够及时察觉病情细微变化;转运员凭借丰富经验保障运输平稳,大大降低了因颠簸等因素引发并发症的可能性 [1]。常规转运模式因缺乏有效协同,各环节各自为战,对患者病情变化难以及时察觉和处理,致使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

第二,转运交接缺陷率的明显降低,是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优势的又一有力体现。标准化交接记录单的使用,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完整,有效避免了因信息缺失或错误导致的交接失误。护士与麻醉师分别就护理要点和医疗方案与接收科室详细沟通,确保交接全面且深入。反观常规转运模式,电话单向交接患者基本信息,极易出现信息遗漏或误解,交接流程缺乏标准化,导致转运交接缺陷频发。

第三,团队成员全方位关注患者需求,转运前充分沟通,转运中悉心照料,转运后详细交接,让患者在整个转运过程中感受到关怀与重视。舒适的转运体验、及时的病情告知,极大地增强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与认可。患者满意度的大幅提升,彰显出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而常规转运模式下患者往往因缺乏沟通、转运体验不佳等问题,对转运服务满意度较低。

第四,转运时间的显著缩短,为多角色团队协同模式在提升转运效率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据 [3]。信息系统助力患者资料提前共享,转运员依据患者病情和实时路况规划最优路线,各成员严格按照既定流程高效执行任务,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和延误。

参考文献:

[1] 黎德恩 , 梅啸 , 李明琰 . 不同入门到出门时间对转运 STEMI 患者救治效率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23, 43(5):1025-1028.

[2] 宋婉宁 , 黑丽莎 , 陈素静 . 转运记录单配合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质量 , 转运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 2023, 42(3):4.

[3] 岑坚兴 , 陈简庆 , 杨杰章 . 基层胸痛中心溶栓加转运 PCI 对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 2021(02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