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自我同情的正念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影响

作者

谢继群 刘宁 彭述英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广东广州 510430

慢性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均为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且两者共存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罕见[1]。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面临自我认知障碍、情绪波动和社会功能受损等问题,而糖尿病则要求患者严格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并按时服药,以保持血糖稳定 [2]。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他们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和疾病管理难度均显著增加[3]。自我概念清晰度作为人格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特质、价值观和目标的清晰理解和认同。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患者而言,提高自我概念清晰度可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增强自我管理能力[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正念干预对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具有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影响[5]。而自我同情作为正念干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自己的友善、理解和接纳,有助于减轻自我批评和自责,提高个体的自尊和幸福感。本研究探讨基于自我同情的正念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影响,并评估其对血糖控制和治疗依从性的潜在改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8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 6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试验组男性 17 例,女性 13 例;年龄 36 ~ 68(54.24±6.57)岁;病程 5~22 ( 12.35±4.54 )年;糖尿病类型:2 型28 例,1 型2 例。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37 ~ 69( 54.52±6.31 )岁;病程 6~23 (12.46±4.68)年;糖尿病类型:2 型29 例,1 型1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和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已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超过1 年,并未出现严重副作用;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为 18~70 岁之间;患者能够完成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和依从性评估。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内脏疾病;患者有其他精神类疾病(如躁郁症、重度抑郁症);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者在本研究期间接受过其他心理干预或精神治疗;患者无法配合干预或评估。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基础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与病情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慢性精神分裂症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治疗及预防方法。重点指导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定期血糖监测等。(2)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严格控制餐前餐后血糖。(3)药物管理与监测:对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4)情绪与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基本的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减少其焦虑和抑郁情绪。试验组进行基于自我同情的正念干预:(1)正念冥想训练: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指导患者采取舒适坐姿,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通过感受空气的进出,帮助患者逐渐放松,意识到身体的每一部分,培养专注于当下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控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引导患者放松身心,进行深呼吸,并专注于身体的每个部位,感知肌肉的松弛感。患者在冥想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感觉、情绪波动或心理活动上,接受并接纳这些感觉,而不进行评判或反应。这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绪状态,增强其对内心感受的认知。(2)自我同情训练:向患者介 概令 自我同情的核心是通过对自己温柔、体贴的态度来应对挑战,而不是苛 自己建立起更为健康的关系。通过自我关怀的练习,帮助患者学会如 练包括练习自我鼓励、肯定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局限等,减少内心的负面批判。教授患者在面对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时,通过自我同情来缓解情绪。例如,当患者感到失落时,可以通过反思并给予自己积极的内心安慰,从而打破消极情绪的循环。教导患者在情绪困扰时采取有效的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写日记、与他人交流等,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3)正念瑜伽:教授患者一些基础的瑜伽姿势(如猫牛式、儿童式、树式等),帮助放松身体的紧张部位,并增强身体的稳定感。这些瑜伽动作旨在缓解因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带来的身体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身体觉察和舒适度。在进行瑜伽动作的同时,患者需专注于深呼吸的过程。通过呼吸调整,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少焦虑和不安,增强其情绪管理能力。(4)正念身体扫描:让患者坐在椅子或躺在床上,尽量放松身体的每个部位。手心向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保持舒适的姿势。按照训练员的指导,患者从脚趾开始,逐渐向上意识到每个身体部位的感受(如小腿、膝盖、大腿、腹部、胸部、手臂等)。患者需要注意到每个部位的感觉,无论是紧张、酸痛还是放松的感受,都要接纳并不作评判。在身体扫描的过程中,患者还需关注自己的呼吸节奏和内心感受,学习如何放松和释放压力。

1.4 观察指标

(1)自我概念清晰度:使用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评估,量表包括11 个条目,内部一致性、稳定性两个维度,采用Likert 五点计分法(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概念越清晰。(2)血糖水平: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评估血糖控制情况。(3)治疗依从性:采用依从性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估内容包括药物服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等方面。依从性分为三类: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概念清晰度评分比较

在干预后的自我概念清晰度评估中,试验组在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概念清晰度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小时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mmol/L,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 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n,%)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的患者群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这类患者由于精神障碍与代谢性疾病的双重影响,其治疗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6]。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往往会加重精神症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可能影响其代谢功能,导致血糖波动加剧。如何有效整合心理干预与常规治疗,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是当前临床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同情和正念作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心理干预的两种方法,已在许多慢性疾病的管理中展示了其积极作用 [7]。自我同情是一种个体对自己遭遇困难时,能够表现出的宽容与支持心态,而正念则是通过关注当下,减少对情绪的反应性,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和生理反应。在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的治疗中,结合自我同情与正念干预不仅有助于心理调节,还可能在身体健康管理上发挥积极作用。随着这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不断应用,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其对患者整体健康,特别是自我概念清晰度和治疗依从性的潜在影响。

在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干预后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等自我概念清晰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自我同情干预强调通过接纳自己、宽容自己并关注个人的情感需求,帮助患者增强内在的情感安全感和自我认同。这种情感支持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面对自身的缺陷和困境,从而提高对自我认知的清晰度和稳定性。自我同情能有效减少自我批判的情绪,帮助患者在面对病情时保持积极的自我认知。(2)正念干预通过增强个体对当前时刻的觉察,帮助患者减少对过往经历和未来担忧的过度反应。这种觉察使患者能够客观地认知自己,不会陷入无意义的负性情绪和自我怀疑中,从而促进了自我概念的清晰和一致性。正念练习通过调节大脑的情绪和认知机制,帮助患者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对自我的认同感。(3)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面临多重压力,包括疾病的身体症状、药物副作用及心理压力。自我同情和正念干预通过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提升患者的自我理解,使他们能 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从而促进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试验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自我同情与正念干预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压力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波动。正念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对压力的适应性 内压力水平,减少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的分泌,从而有助于血糖控制的 ,减少自责与负面情绪,从而改善其对健康管理的态度。具有较 身的健康需求,主动进行饮食控制、运动和规律用药,从而有效改善血 的内在动机,增加其对治疗和健康管理的坚持性。通过正念和自我同情的结合, 情的挑战。情绪的稳定与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胰岛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进而改善糖尿病的控制效果。良好的情绪管理减少了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的血糖波动。试验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自我同情的核心是学会接纳自我和宽容自己,这使得患者在面对长期疾病管理时,不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和绝望情绪。自我同情帮助患者更积极地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其治疗的信任和配合度。自我同情的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他们对治疗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正念干预通过提高患者对自己身体和情感状态的觉察,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不良情绪和行为,及时作出调整。患者在正念训练的帮助下,能够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耐烦、焦虑或消极情绪,从而保持治疗的持续性[8]。正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控力和耐心,使其在治疗过程中更加遵循医嘱,提高依从性。此外,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的患者通常面临精神症状和生理症状的双重困扰,可能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的现象。自我同情和正念的结合能够帮助患者调整负面情绪,增强自我关怀,进而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依从性。尤其是在慢性病的管理中,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同情的正念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自我概念清晰度,改善血糖控制,增强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尚照轩 , 王继堃 . 正念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50(4):580-585.

[2] 曾伟成, 唐秋碧, 刘翠霞, 等. 正念减压疗法对稳定期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24,22(8):1496-1500.

[3] 杨玲, 杨琳薇, 康小妮, 等. 正念减压辅助情绪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进展 ,2024,14(4):339-344.

[4] 侯玉玲 , 纪红玉 , 刘瑶瑶 . 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J].理月刊 ,2024,19(4):120-122.

[5] 郭越 , 权海善 , 张元 , 等 . 基于自我同情的护理干预改善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结局的 Meta 分析 [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47(2):103-111.

[6] 高燕 , 陈宽玉 , 曹月梅 , 等 . 基于接纳和正念的干预措施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戒烟行为的影响 [J]. 实用床医药杂志 ,2022,26(12):37-41.

[7] 朱其惠 . 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分析 [J]. 当代护士 : 中旬刊 ,2022,29(9)85-89.

[8] 沈辉 , 吴悦娟 , 朱慧娟 , 等 . 基于正念的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分析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22,42(12):1693-1698.

基金项目:2024 年康宁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自我同情的正念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影响,项目编号(KN202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