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的策略探究

作者

庄景会

广汉市第一小学校 618300

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其丰富的文本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元素,既能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又能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符合“双减”政策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一)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广泛,涵盖了众多蕴含德育价值的内容。如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以《桂林山水》为例,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领略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景观,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树立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对于讲述人物故事的课文,教师应深入挖掘人物的优秀品质。在教授《司马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司马光在面对同伴掉进缸里的紧急情况时,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能运用这些品质去应对。

(二)利用课后习题和拓展阅读材料

课后习题和拓展阅读材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实践能力。一些课后习题会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可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拓展阅读材料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并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进一步深化德育效果[1]。

二、优化教学方法,融入德育元素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德育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圣诞节夜晚寒冷的街道、卖火柴的小女孩衣衫褴褛的形象,播放寒风呼啸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悲惨的场景中。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的遭遇,感受她的痛苦与无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任务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如“传统文化的传承”主题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制作 PPT,有的负责汇报讲解。通过合作,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道德观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课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习《将相和》时,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通过表演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最终的和解过程,深刻理解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的知错能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

三、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德育体验

(一)语文课外活动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德育。在朗诵比赛中,学生选择具有正能量的诗歌或文章进行朗诵,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了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2]。

(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宣传等。在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中,学生为老人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环保宣传活动中,学生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同时自己也更加坚定了环保信念,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教师提升自身德育素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要不断加强德育理论学习,了解最新的德育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教师可以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和期刊,参加德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内涵和目标,掌握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加自然、有效地将德育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

(二)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课堂上,教师要展现出良好的师德师风,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耐心的解答,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教师在校园内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爱护公共设施,这些行为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结论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提升教师自身德育素养等策略,能够有效地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实现品德修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冯怡婷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的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 2024, (01): 94-96.

[2] 吴晓冬.“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 吉林教育 , 2023, (34): 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