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的文创设计转化
王玲
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3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虎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虎文化符号不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民间信仰和精神寄托的象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现代社会,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研究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的文创设计转化,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一、国内研究现状
针对虎文化符号的文创设计转化问题,国内学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在虎文化的历史渊源方面,有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探讨了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源与发展,认为虎文化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具有八九千年的历史。还有学者从考古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古代遗址中虎纹样的研究,揭示了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二是在虎文化符号的艺术特征方面,研究者们对布老虎、虎头鞋、虎头帽等民间艺术作品中的虎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些作品中的虎形象具有夸张、变形、对称等艺术特点,体现了民间手工艺人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技巧。同时,也有学者关注到虎文化符号在色彩运用上的独特性,如红色、黄色等鲜艳色彩的大量使用,以及这些色彩所蕴含的吉祥寓意。三是在虎文化的文化内涵方面,众多学者探讨了虎文化符号所承载的辟邪纳福、健康强壮等文化寓意,以及这些寓意在民间生活中的体现。有研究指出,虎文化符号不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民间信仰和精神寄托的象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虎文化符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跨文化研究方面,有学者对比分析了中国虎文化符号与西方文化中类似符号的异同,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虎文化符号的传播与影响。他们认为,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虎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通性,能够跨越文化障碍进行传播。二是在符号学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运用符号学理论对虎文化符号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了虎文化符号的构成要素、象征意义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他们强调符号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重要性,认为虎文化符号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对于研究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在设计应用研究方面,部分国外学者关注到虎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尝试将虎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探索其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然而,这些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缺乏具体的实践案例。
三、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者针对虎文化符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渊源、艺术特征、文化内涵、跨文化研究、符号学研究等方面。目前对于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在文创设计领域的转化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其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现状、转化策略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深入研究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的文创设计转化,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丰富文创设计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四、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的文创设计转化策略
(一)提取核心元素
1. 形象元素:从黄河流域的布老虎、虎头鞋、虎头帽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虎形象,如夸张的五官、威猛的姿态等,将其简化、抽象化,使其更符合现代设计的审美要求。例如,“虎头虎脑”的形象,其特征为浓眉大眼、大嘴巴、胡须粗狂,这些特征不仅表现出虎的威猛健壮,还寓意着驱邪避邪、吉祥纳福。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将这些形象元素提取出来,运用到产品的造型设计中,如开发虎头形状的摆件、挂件等。
2. 色彩元素:保留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中鲜艳明亮的色彩搭配,如红配黄、红配绿等,这些色彩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根据代表色进行同色系颜色图案绘制,使视觉效果和谐统一。例如,在设计虎头形状的文具或家居用品时,可以采用红色作为主色调,搭配黄色或绿色的图案,既保留了传统色彩的韵味,又符合现代设计的审美。
3. 纹样元素:提取虎文化符号中的传统纹样,如云纹、雷纹、几何纹等,并对其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感。例如,在设计虎头形状的文创产品时,可以在虎的面部加入牡丹、中国结、盘扣、脸谱、仰韶文化彩陶纹样等黄河流域传统元素,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文化内涵。
(二)创新设计手法
1. 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将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运用简洁、明快的设计语言,对传统元素进行重新演绎。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采用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表现虎的形象;在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现代材料和工艺,使传统虎文化符号与现代产品完美融合。例如,设计一款虎头形状的手机壳,采用 3D 打印技术,使虎头的造型更加立体和生动,同时在表面加入精美的纹样和色彩,使其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2. 跨领域融合:打破传统设计领域的界限,将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与不同领域的设计元素进行融合。例如,与科技产品设计相结合,开发具有虎文化特色的智能穿戴设备、电子设备等;与时尚设计相结合,推出虎文化主题的服装、配饰等,拓展虎文化符号的应用范围。例如,设计一款虎头形状的智能手环,不仅具有健康监测功能,还在外观设计上融入虎文化符号,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3. 互动体验设计:注重文创产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设计具有互动功能的产品,让使用者能够更好地感受虎文化符号的魅力。例如,开发虎文化主题的拼图、玩具等,让使用者在拼搭和玩耍的过程中了解虎文化符号的内涵;设计具有虎文化元素的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体验产品,为使用者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例如,设计一款虎头形状的拼图,通过拼搭过程让用户了解虎头的各个部分和纹样的特点。
(三) 注重文化内涵的传达
1. 故事性设计: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虎文化的故事元素,通过产品讲述与虎文化相关的故事,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例如,设计一套虎文化主题的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美的插画,向读者介绍黄河流域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寓意;开发虎文化主题的纪念品,如书签、明信片等,在产品上印制与虎文化相关的故事或传说,让购买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了解虎文化。例如,在设计虎头形状的书签时,可以在背面印制“老虎送福”“老虎护佑”等故事,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
2. 文化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文创产品的文化教育功能,通过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产品,向大众传播虎文化知识。例如,开发虎文化主题的教育玩具,如拼图、模型等,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虎文化符号的特点和内涵;设计虎文化主题的展览、讲座等活动,通过现场展示和讲解,向观众介绍黄河流域虎文化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例如,设计一款虎头形状的教育玩具,通过拼搭过程让孩子们了解虎头的各个部分和纹样的特点。
3. 地域文化特色:突出黄河流域虎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民俗风情,使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标识性。例如,在河南地区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融入淮阳布老虎的造型元素和色彩搭配;在陕西地区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结合陕西布老虎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让人们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同时感受到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文化魅力。例如,设计一款河南风格的虎头形状摆件,采用淮阳布老虎的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加入牡丹、中国结等传统元素,使其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的文创设计转化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提取核心元素、创新设计手法、注重文化内涵传达等转化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的文创设计转化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丰富文创设计的文化内涵,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深入研究黄河流域虎文化符号的文创设计转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将传统的虎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还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同时,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虞婧逸 . 布老虎的虎纹样探究——以山西、山东、陕西、河南为例 [J]. 今传媒 ,2020(8): 153-156.
[2] 徐巍巍 . 布老虎纹样的视觉语言探究 [D].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
[3] 曾馨 . 山西、陕西布老虎造型特征研究 [J]. 西部皮革 , 2019(22): 104-105.
[4] 焦若婷 . 淮阳布老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包装 , 2024(4): 72-75.
[5] 赵梦丽 , 王式竹 . 鹿邑虎头鞋、帽的造物之道及文化价值 [J]. 西部皮革 , 2022(24): 40-
42.
[6] 刘晓琰 , 张礼敏 . 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 : 民俗信仰——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 [J]. 山东社会科学 , 2012(3): 70-74.
[7] 宋敏 . 民间布艺中的虎形装饰艺术研究 [D]. 苏州大学, 2012.
[8] 常航胜 . 浅谈晋南、晋东南民间布老虎的装饰形象与文化意蕴 [D]. 山西师范大学 ,2015.
[9] 朱智源 . 中国虎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 [J]. 文化遗产 , 2023(3): 45-50.
[10] 刘帆 . 中国民间玩具布老虎审美特征研究 [J]. 艺术与设计 ( 理论 ), 2011(4): 272-274.
[11] 刘均 , 白瑞 . 新时代户县民间布老虎的文化创意转化研究 [J]. 大众文艺 , 2022(20):48-50.
[12] 马知遥 . 布老虎调查手记 [J]. 民艺 , 2018(5): 109-114.
[13] 袁玲 . 山西黎城黎侯虎形象的设计分析与应用 [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17(2): 93-
97.
[14] 吴婉莹 . 探析民间色彩在布老虎中的运用 [J]. 戏剧之家 , 2014(13): 151-152.
作者简介:王玲(1999),女,汉,河南焦作,职务/ 职称,研究生在读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