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双语语料库的徐州方言文化英译及传播策略研究

作者

陈贾慧 雷雅丽 李彬 杨文昊 陆婧怡 万靖康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一、徐州方言文化英译传播背景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承载特定社群的历史记忆、思维方式与情感密码,是文化多样性的核心构成。徐州方言深植两汉文化沃土,经黄河故道滋养与苏鲁豫皖交界民俗交融,形成兼具北方豪迈与南方市井温度的特质。其词汇中 “杠赛来”(赞叹)、“不瓤”(出众)等日常表达,与民间歌谣韵律等用语构成文化符号体系,沉淀楚汉文化基因与农耕文明智慧。然而,受全球化与标准化语言推广冲击,徐州方言生存空间萎缩:年轻一代使用能力弱化,民俗语境异变致文化表达 “扁平化”。在此背景下,方言文化英译需依托双语语料库,建立方言 - 英语对应关系库,实现文化信息保真转译,延续文化生命力。

二、双语语料库英译传播

双语语料库是特定领域两种语言平行文本的系统性数据库,在徐州方言文化英译中,特指以徐州方言为源语、英语为目标语的专业语料集合。其核心功能是收录徐州方言真实文本及对应英语译文,为跨语言转换提供客观参考,避免传统翻译的主观性。例如,“俺” 在不同语境下可译为 “I”“me” 或保留 “An”加注释,“杠赛来” 也有多种译法。这些实例帮助译者选择贴合语境的表达,确保翻译准确传神。

基于双语语料库的徐州方言文化英译逻辑,强调保留文化核心。徐州方言承载丰富楚汉文化,如 “伏羊节”“柳琴戏”“回龙窝” 等,语料库收录这些文化场景的双语对照案例,引导译者兼顾语言流畅与习俗内涵传递。比如 “喝羊汤”译为“sipping mutton soup”,并补充传统习俗背景注释。

文化传播路径上,实施分层分众精准传播:针对外国游客推出 “徐州方言手册”,用通俗英译和拼音标注日常方言;面向文化研究者,通过学术期刊发布基于语料库的方言英译方法论。其次是多媒介融合立体扩散:线上将英译内容转化为短视频和社交平台话题,线下在景区、博物馆设 “方言文化英译角”,实现协同推广。最后是动态迭代优化机制:收集传播反馈更新语料库并调整策略,如“地锅鸡”译法可优化为“Diguo Chicken (Xuzhou’s signature dish cooked in anearthen pot with dough sticks)”,形成“翻译 - 传播 - 优化”闭环。

双语语料库为徐州方言文化的英译提供了科学基准,而语料库的传播策略则确保文化信息的精准落地。二者结合,不仅让徐州方言的独特韵味跨越语言障碍,还使其背后的地域文化被更广泛的群体感知与认同。

三、大时代下徐州方言文化英译及传播的优势

(一)文化独特性奠定吸引力基础

徐州方言作为中原官话的分支,保留了诸多古汉语特征,其独特的语音、词汇例如 “得劲”表示“舒服”和富有地域色彩的谚语是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鲜明标识。通过合理的英译方式例如音译加注释能有效激发国际受众对中国语言多样性的好奇与兴趣,成为吸引关注的核心亮点。

(二)数字化渠道拓宽传播路径

短视频平台如TikTok、YouTube 等可借助拍摄生活场景,搭配精准英文字幕,直观传递方言文化。在线资源建设方面,构建“徐州方言- 英语”对照数据库、在线课程及词典,为语言爱好者提供系统学习渠道。

(三)政策与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层面“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下,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可依托官方项目获得资源支持。徐州地方政府的文旅宣传可融入方言元素,制作双语导览内容,强化传播的官方背书。

(四)学术与跨文化合作搭建桥梁

本地高校可联合国际汉学家,开展方言研究并出版英译文献,提升传播的学术性与权威性。在国际友城交流中,方言可成为文化互鉴的独特载体,增进跨文化理解。

(五)文旅与经济融合释放实践潜力

设计方言主题文创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收益双赢。在徐州博物馆、云龙湖等景区提供方言语音导览(含英文解读),增强游客的文化沉浸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四、徐州方言文化英译及有效传播策略

(一)翻译挑战与策略

徐州方言英译的难点在于准确传达深层文化意蕴。例如,“真得味”不仅表达“有趣”,更蕴含轻松、亲切的地域情感;“半吊子”意指“不成熟”或“能力不全”,带有调侃甚至贬义色彩,而英语中并无完全对等的表达。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两种翻译策略:

1. 文化意象保留原则:在译文中尽可能保留方言所承载的文化象征。例如,“半吊子”可译为“half - baked”,“真得味”可译为“totally dope”或“supervibe”,增强译文的文化亲和力与可接受性。

2. 语境适配原则:强调译文应根据目标受众的语言环境进行调整。在新媒体平台中,“真得味”可译为“lit AF”,契合平台语言风格,提升传播效果。

此外,构建多模态的方言语料库,整合词汇、音频、视频及相关文化背景资料,结合语料分析工具、田野调查和网络数据挖掘,为高质量翻译提供数据支持。

(二)传播路径:新媒体赋能与文化锚点植入

徐州方言文化国际传播需借助新媒体平台,直观呈现其独特魅力。TikTok、YouTube,凭借广泛国际用户基础和高互动性,成为方言文化传播的理想渠道。本文认为可制作中英双语字幕短视频,围绕 “戏马台” 等文化符号,融入方言词汇以体现 “正宗” 与 “独特”,降低海外观众理解门槛;还可以发起 “徐州方言挑战” 等活动,邀请用户模仿发音或使用翻译后的流行表达,激发参与热情,加深文化认同。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跟踪视频观看量、点赞数与用户反馈,及时优化内容选题与表达方式,确保传播效果持续提升。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双语语料库在徐州方言文化英译与传播中的应用价值,指出其能有效整合语言资源、提升翻译精准度并保留文化内涵。通过多模态传播、受众适配及译介优化等策略,可为方言文化 “走出去” 提供实践范式。未来,双语语料库将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平衡原真性与传播效果仍需深入探索。本研究为方言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助力地域文化在世界舞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际平 . 双语语料库助力方言音译的实践路径 [J]. 翻译论坛 , 2022,(04):32- 38.

[2] 柯飞 . 双语库 :翻译研究新途径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05,(03):202 -209.

[3] 苏晓青 , 吕永卫 .《徐州方言词典》引论 [J]. 方言 , 1994(3):184 - 197.

[4] 张沉香 .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看汉语方言的英译 [J]. 中国翻译 ,2010,31(05):78 - 81.

[5] 顾嘉祖. 跨文化交际: 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 [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0.

基金项目:2025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双语语料库的徐州方言文化英译及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cx2025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