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文旅融合下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策略分析

作者

程斯

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馆 40005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文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也为文化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融入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探索文旅融合下文化馆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对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1]。

一、群众文化活动特性

1.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与自主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涵盖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的社会成员,突破了身份与群体的界限,呈现出显著的广泛性。同时,参与行为多基于个体兴趣与自愿选择,参与者可自主决定参与的方式、程度与时长,在活动中展现出较强的自主性,这种特性使活动更易获得群众的认同与支持,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文化氛围[2]。

2. 内容形式的民俗性与灵活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往往根植于地域民俗传统与生活实践,承载着地方特有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民俗性。其形式则可根据实际场景与群众需求灵活调整,既能是小型的社区邻里互动,也能是大型的节庆集体活动,无需严苛的程式化约束,这种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3. 功能价值的娱乐性与教化性

群众文化活动首要满足群众的精神娱乐需求,通过轻松愉悦的形式缓解生活压力,带来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体现出突出的娱乐性。同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文化知识、道德规范与社会共识,引导参与者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实现娱乐功能与教化功能的有机统一,成为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

二、文旅融合下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策略

1. 深化文旅融合,拓展群众参与渠道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馆需打破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壁垒,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旅游资源有机结合,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为群众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参与途径,从而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可依托本地的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等资源,打造 “文化 + 旅游” 体验线路。例如,在古镇旅游区定期举办非遗文化展演活动,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如剪纸、陶艺制作等,并设置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和本地群众都能亲身参与制作过程。同时,与旅游平台合作,将这些文化活动信息纳入旅游线路推荐中,游客在规划行程时可直接报名参与,本地群众则可通过文化馆官方公众号提前预约,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参与渠道,既丰富了旅游内容,又拓展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途径。

2. 奠定文化咨询,激活群众文化创造力

文化馆应构建完善的文化咨询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专业的文化知识解答、创作指导等服务,通过精准的信息传递与资源对接,激发群众的文化创作热情,释放其文化创造力,使群众从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文化创作的主体。

可组建由文化专家、艺术工作者等组成的咨询团队,在文化馆设立线下咨询服务台,同时开通线上咨询平台,群众可通过线上留言或线下交流的方式,就文化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比如,针对群众在开展社区文艺创作时缺乏思路的情况,咨询团队可结合本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为其提供创作主题建议,并指导创作方法。此外,定期举办文化创作交流会,组织有创作意愿的群众参与,分享创作经验与心得,促进群众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启发,进一步激活群众的文化创造力。

3. 线上线下融合,扩大群众文化影响力

文化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内容展示、互动交流,同时结合线下活动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形成互补效应,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线上方面,搭建文化馆专属的数字平台,上传各类文化活动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内容,如群众文艺演出录像、书画展览作品等,供群众随时观看和欣赏。线下则举办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如大型广场文艺汇演、书画现场创作展示等,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线上直播,设置弹幕互动、线上投票等环节,让未能到场的群众也能参与其中。例如,在举办本地特色民俗文化节时,线下开展民俗表演、美食展示等活动,线上同步直播并发起 “我最喜爱的民俗节目” 投票活动,吸引线上线下群众共同参与,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4. 强化监督保障,完善文化活动评价

为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与效果,文化馆需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活动评价体系,广泛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

在监督保障方面,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活动组织的规范性等进行检查。例如,在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前,监督小组审核活动安全预案,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设施,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在评价体系建设上,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问卷,活动结束后,通过文化馆公众号、现场发放纸质问卷等方式,收集群众对活动内容、组织安排、参与体验等方面的评价意见。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活动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等,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使后续的群众文化活动更符合群众需求。

结语

文旅融合下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立足融合趋势,从拓展参与渠道、激活创造活力、扩大活动影响、完善监督评价等方面协同发力。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文化馆更好地发挥文化服务功能。展望未来,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将更具特色与活力,为推动文化繁荣、满足群众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晔森 , 李进 . 文旅融合下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策略研究 [J].2023(9):238-240.

[2] 蔡婧 . 文旅融合下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策略分析 [J]. 艺术科技 ,2023, 36(2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