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实践育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赵尊恒
天津师范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教育方式上有所创新,在教育实效上有所提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育人作为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近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实践育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其中的积极效果与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实践育人的内涵与特点
实践育人是指高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即把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其核心特征在于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实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育人的形式多样,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创新创业活动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平台。
从教育理念来看,实践育人体现了现代教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还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实践育人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国家与民族的情感。
二、实践育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实践育人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有效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很难让学生融会贯通。并且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对课堂所学知识有切身的感受和验证,并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认同。例如,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国家“三农”政策的重要意义。
二是身体力行地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的培养。学生们在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活动中,与社会实际直接接触,了解民生疾苦,从而激发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这种情感体验及价值观的内化过程,是单靠课堂教育难以实现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公民意识还是社会责任感,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表现得都比较突出。
最后,实践教育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运用,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政治素养、品德、业务能力协调一致,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打下了基础。
三、当前高校实践育人面临的挑战
虽然实践育人相较于传统育人模式的优势很多,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是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首先,实践育人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实践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和长效机制,往往呈现碎片化、临时性特点,难以形成持续的教育效果。个别实践活动与业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脱节,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务虚求实”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实践资源分配不均。受地域、经费等因素限制,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实践条件和机会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校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制约了实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往往集中在那些没有实现全员覆盖的少数优秀学生身上。
再次,实践育人的考评机制需要完善。目前对实践活动的考核多以出勤率、实践报告等表面指标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收获和成长的科学评估。这样的考核办法,既难以真实体现实践育人的成效,又不利于不断提高实践育人的素质。
四、优化高校实践育人效果的策略
各高校要采取多方面的优化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实践教育,打造实践育人链条,贯穿大学始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层次、有步骤地设计实践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
其次,创新实践形式。在传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兴趣,开发更多富有创意的实践项目。例如,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云实践”,或者结合专业特色设计“课程实践”,增强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需强化学校与地方及企业的合作,扩展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的实践机会。
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指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开展实践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实操导师可聘请行业专家、杰出校友等作为实操导师,形成多元导引力量。并建立健全实践育人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改变单一结果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发展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如实践成果展示、反思日志、同伴互评等,全面考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长。把实践育人成效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和教师考核内容,形成重视实践育人的良好风气。
五、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然需要将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抽象理论转化为认识与行动的具体体现,做到知之统一,情之统一,意之统一,行之一致。今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的地位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更加突出。高校要把握这一趋势,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健全实践育人机制,为培养时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为国家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习 近 平 . 思 政 课 是 落 实 立 德 树 人 根 本 任 务 的 关 键 课 程 [J]. 求是 ,2020(17):4-16.
[2] 郑宏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元评价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路径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12):114-118.
[3] 骆郁廷 , 靳文静 .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 [J]. 思想理论教育 ,2024(1):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