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AI 教学能力提升与角色转型
李萌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11640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进入了以 AI 为核心的智能化新时代。尤其是在民办高校中,教师的教学角色和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不断进步,AI 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加普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AI 技术基础,还需要灵活地运用AI 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从而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个性化以及教学效果。AI 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估、定制化学习内容以及实时反馈,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在民办高校中,教师面临着培训不足、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无法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如何在 AI 技术的背景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AI 技术对民办高校教学的影响
(一)AI 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近年来,AI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逐渐从辅助工具转变为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和评估等方面。AI 技术不仅能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和精准度的学习内容。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资源、教师水平和技术应用等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由于历史、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民办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的步伐较为缓慢。然而,AI 技术的应用为其提供了一个转型和突破的机会。
(二)AI 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与潜力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I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兴趣爱好等信息,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AI 可以不断优化学习计划,并提供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AI 技术可通过智能辅导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与帮助。在民办高校,智能辅导系统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AI 辅助教学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AI 能够快速对学生的作业、考试等进行批改,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并提供反馈。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AI 可以通过监控课堂中的学生行为、情绪等数据,分析学生的参与度与注意力,从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这些应用场景使得 AI 技术在教学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教学从传统的“老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教学方式。
二、民办高校教师AI 教学能力的构成
(一)AI 技术基础与教育应用能力
民办高校教师在AI 时代中提升教学能力,首先要具备一定的AI 技术基础。AI 技术基础包括机器学习、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掌握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设计与创新。除了掌握基本的 AI技术,教师还需要了解如何将 AI 应用到教学中,包括智能化教学平台的使用、学生数据的分析、个性化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教师应当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AI 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二)教学设计与智能化工具的运用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体现。在 AI 时代,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传统的课件制作和教学计划的编制,更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智能化工具,基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AI 技术的引入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智能教室、虚拟现实、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技术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创造更具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的课堂氛围。民办高校的教师应当加强对这些智能化工具的学习和运用,将其有效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师角色转型的必要性与挑战
(一)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依赖于讲解和板书。随着AI 技术的引入,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在 AI 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辅助者。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向教学创新、教学管理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发展。
(二)教师角色转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教师角色的转型面临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适应性差:很多民办高校教师对AI 技术的了解有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技术工具的应用不熟悉,存在一定的技术适应性问题。
教学理念的转变:AI 时代下,教学理念需要发生转变。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然而,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时间,部分教师可能不愿意或不能及时接受这种变化。
教师培训的不足:民办高校教师的培训体系相对薄弱,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AI 应用培训,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AI 技术的优势。
针对以上挑战,民办高校应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和教学理念更新,帮助教师掌握AI 工具和应用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AI 技术带来的变化。
四、提升民办高校教师AI 教学能力的路径
(一)系统性培训与持续学习
为了有效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 AI 教学能力,学校应制定系统性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定期进行AI 技术学习与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AI 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设计方法、个性化教学策略等方面。此外,教师还应定期参加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资源与技术平台的整合
在提升教师 AI 教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学资源和技术平台的整合至关重要。学校应提供先进的教学平台,如智能教学平台、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轻松获取最新的教学技术、工具和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此外,教学平台还应支持大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措施。
五、结语
随着 AI 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角色的转型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民办高校在这一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大力推进教师 AI 技术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平台建设,民办高校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 AI 教学能力,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最终实现教师在AI 时代的角色转型。
参考文献:
[1] 孙建伟 .AI 大课背景下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重塑与转型 [C]//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 .2025 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思政分论坛论文集(下册).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2025:49-51.
[2] 符赛芬 , 李旋旗 . 民办高校递进式教师培养体系构建与研究——以“二级三层四维一贯穿”递进式教师培养体系为例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18):57-60.
课题名称:民办高校教师 AI 教学能力提升与角色转型研究 课题编号:LMJX202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