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文旅融合时代“双减”背景下博物馆研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研究

作者

吴相勇 任蕾

1. 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2. 郑州瓷源博物馆

当今是个知识爆炸、文化交融的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文旅融合成为了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出台,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加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学习环境。

博物馆研学旅行,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以郑州城外城、瓷源博物馆省市科普研学基地为例,探讨在文旅融合时代及“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对研学课堂教学进行体质增效的实践研究,以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文旅融合时代的博物馆研学教育新机遇

文旅融合时代是将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的时代。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其角色已不再局限于文物的收藏与展示,而是逐渐演变成为集教育、科研、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博物馆研学模式,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保护,还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供给,优化了博物馆社会服务职能,而且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博物馆研学基地作为研学资源的独特价值

以郑州城外城、瓷源博物馆省市科普研学基地为例,首先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陶瓷文物,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展示的各个时期的陶瓷作品,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其制作工艺、发展脉络及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其次,具有实践操作与体验学习条件。在基地内设有体验区和多媒体区域,研学活动中学生可以亲手参与乐陶制作的过程、手工丝网印画、瓦当拓印、趣味投壶、扎染、锤拓,团扇等等体验,每一个手工活动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种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次之, 基地整合有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平台。陶瓷特色艺术涉及历史、艺术、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跨学科学习的理想平台。在本基地开展的研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迁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地研学课堂教学体质增效的实践研究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博物馆作为研学课堂的重要场所,对于增效课堂教学体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下是我们基地归纳的博物馆研学课堂教学体质增效的实践研究的几个方面:

首先,博物馆的研学课堂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展品和藏品资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通过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展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可以将展览展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准确、有效、有趣地传递给公众,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博物馆研学课堂可以借鉴学校科学课程的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同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来开展实践教育。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探索。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专场和家庭亲子科普教育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这种活动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具体实践方面,博物馆与教育机构以及学校合作,共同开展研学活动。通过馆校合作等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研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对研学活动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对于增效课堂教学体质的关键,博物馆研学课堂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活动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二是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三是加强活动组织和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四是注重活动评价和反馈,及时改进活动质量和效果。

郑州城外城、瓷源博物馆省市科普研学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在新时期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大力发展和弘扬厚重灿烂的中原陶瓷文化,积极开展“助力双减”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去认识、了解、延续、发扬中原陶瓷文化。为助力双减,我们基地不是只喊口号,而是切实附之实际行动落实,把研学活动作为常态化贯穿全年。近年来,郑州城外城、瓷源博物馆基地借助丰富的藏品展陈,结合学生兴趣,以研学旅行、馆校合作、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从古文的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源源、了解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开展了系列主题性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服务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社会教育机构、大河报小记者、河南商报小记者等学生群体,研学课堂活动达120 场次以上,惠及57361 名学生,我们的努力和成绩,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基地开展的众多活动情况均在微信公众号、网站、大河报、顶端新闻、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综上所述,博物馆研学课堂在“双减”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文旅融合时代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以郑州城外城、瓷源博物馆研学基地为例的研学课堂教学体质增效实践研究为我们展示了研学教育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通过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藏品资源优势,采用沉浸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确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研学教育探索,拓展更多具有本馆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研学资源,同时,我们还将构建更加完善的研学课堂活动中的管理和评价等教育体系,以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研学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