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三重维度

作者

施雯馨 李强通讯作者

牡丹江医科大学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11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诚信是网络社会中的诚信问题,随着互联网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诚信是诚信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2020 年《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中首次定义了网络诚信概念,《报告》指出:网络诚信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网络空间活动中尊崇道德、遵守法律、履行契约、恪守承诺的状态。1 培养具有诚信守信品质的大学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进入社会的必备条件,是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先决条件。网络诚信教育的培养需从学校、社会、网络三个维度着力,努力培养具有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当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学校维度:需要贯穿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 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2 高校肩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在任何时候高校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高校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关键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要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 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 飞梦想的地方。“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 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对于新时代 增多,每天都会接触到纷乱繁杂的信息,而在校 的阶段。诚信的缺失会导致一个人无法取 信的大学生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高校要重视诚 性作用,高校要发挥出自己统筹的作用,同时让社会、 网络 的 过程

(二)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核心

高校开展诚信教育要依托于高校教师和高校辅导员来完成各项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强调: “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4 教师群体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是最为直接的,大学生离开家庭初入大学校园,陪伴他们大学生时光的是高校辅导员,教师负责日常的理论课教学。教师们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可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深深的影响。《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5《意见》中明确了教师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要在课堂中直言出诚信的重要意义,通过课堂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明确在学业与诚信的关系。同时,辅导员要把诚信教育工作有意识的嵌入到活动中,让学生重视到诚信教育的意义,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

(三)体系建设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保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执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顶层设计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外,要加速校园内网络诚信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发挥其积极作用,良好的制度体系建设能够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让大学生逐渐将诚信教育进行内化。网络诚信教育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保障各项政策规范化、活动运行有序化,而且能让大学生做事讲规矩、行事讲流程。其次,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监管,防止大学生的线上和线下“两面性”问题的出现,通过技术监测,对违反校规校纪和违反法律法规的大学生进行彻查,杜绝网络失信行为,对于失信行为的大学生纳入系统中进行时刻监测,通过后续教育加强诚信教育,让其真正成为具有诚信品质的合格大学生。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和社会进行对接,将大学生的诚信体系与社会诚信体系进行对接,让大学生明确学生生涯的诚信档案和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和个人密切相连,促进大学生诚信观的觉醒,让诚信逐步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二、社会维度:需要链接社会教育的多维覆盖

网络诚信教育之所以需要被重视、被强调,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中,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网络时空中。多元价值观、社会思潮、各种文化在网络上被全景呈现,这些内容给诚信观念的树立带来了冲击。在网络平台的发酵传播下,越来越引起人关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基石

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就能追溯到诚信一词。《论语》有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季札挂剑、季布一诺、晏殊树信、曾子杀猪、宋濂抄书”等诚信人物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也广为流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高度契合,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的作用从个人幼年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并发出了它应有的作用,《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脍炙人口的读物从小就对人们思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效果,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在幼儿的家庭教育、学期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阶段,中华传统文化依旧能展现其积极作用。

(二)社会教育活动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支撑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社会作为家庭、学校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在教育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越来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化 图书馆、 博物馆、纪念馆、现代媒体都是其组成部分。相比学校教育的时限 广阔性、面向对象的层次性会让任何人在耳濡目染、潜移默 丰富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社会教 教育不同,它能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虽然学校也强调 是学校不能比拟的。而在实践中的教育更能让受教育者感 人效果 挥社会机构的积极作用,完善其体系,让其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信用制度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保障

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教化在其中的作用也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护诚信建设,而这其中政府应该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政府不仅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邓小平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6 诚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结构工程,在诚信制度建设上必须依法与以德相结合,从法律和德行两方面加以监管。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信用报告上线运行,据央行《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在个人征信报告中保留 5 年。这个条例的颁布是以政府的公权力对公民诚信和信用进行强制性的拘束,以提高公民的信用记录。通过征信体系的建立,借助公权力对个体施加无形的压力。除了个人征信外,还需要有信用管理部门,用来专门管理企业、个人的信用情况,从而对去全体公民诚信意识的培养予以强化和拘束。

三、网络维度:需要创新网络诚信建设新途径

网络诚信是诚信教育的外延,人类社会中道德规范对网络诚信的基本框架仍有决定性作用。网络诚信的发生场域最终落实到网络环境中,网络环境随着网络的升级和时代的变迁,会不断产生网络诚信建设需要依托网络平台进行,风清气正的网络诚信建设需要

(一)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依托

诚信建设需要特定的社会和环境中进行。诚信建设既受环境的影响,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诚信需要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和秩序。良好的网络环境,其实也就是良好的网络文明”。7 网络文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复杂多变环境变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应有之义。良好的网络文明能凝聚人心、增进共识、提高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尚。在网络社会领域,由于网民身份的隐匿性、网络行为的独立性,由于一些人囿于外部的约束与监督,在现实社会不敢表达的思想、不敢表现的行为都有可能在网络上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在网络环境建设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进一步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发展和形成网络社会成员在网络空间中的思想与行为的自由。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共环境发展中网络环境的构建布局。

(二)提升网络主流文化影响力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凭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8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以及使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无形之中接受教育。网络文化基本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亚文化。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和时代受到提倡和起到主要影响的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文化,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也就是代表着大众行为习惯和精神需求的民间文化。而亚文化则代表了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文化如二次元文化、弹幕文化、饭圈文化等等。而主流文化的核心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成长阶段,作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因此,发扬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抵制消极网络文化,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网络文化成为高校网络环境的主流文化,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

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有诚信品质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用诚信品质指导自己的行为,长期按此行事,就会养成习惯,就会形成诚信文化自觉。在网络上的诚信文化自觉也是同等道理。网络诚信文化氛围决定着网民的网络行为;网络诚信文化自觉是实现网络诚信道德自律的基础。网络诚信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诚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自觉逐渐成为网民“发展性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这种自我教育建立在良好的网络诚信文化氛围基础上。网络诚信文化自觉靠的是网络诚信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它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由主体认同而自主建构的。增强网络诚信文化自觉,必须优化网络环境,切实加强网络诚信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的传播。我们要坚信自己的文明成果,有足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智慧,不仅铸就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辉煌,而且还可以挖掘出现代价值。二要加大互联网文化信息产品的研发。在互联网信息产品中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使广大网民从中受益。创造有益、健康的文化作品以及营造、维护健康有序的内容传播环境是从业者和创作者必须遵守的要求,积极弘扬诚信价值观。三要立足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倡导诚信价值观,用体现诚信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引领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文化层面愈加凸显,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强劲。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不仅关乎民生福祉,也关系到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耸立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时代要求。

(四)增强法制保障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必备要义

法治是助力和保障网络 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 络空间治理立法,网络空间治理法制建 实现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用法律 如何应对快速发展的网络空间技术, 也应该认识到网络文化监管的制 的校园网络监管机构,将高校网络文化的 评体系当中,用制度去约束学生、用条文去制 化高校网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网络发展诚信报告》[EB/OL]2020.https://old.hnshzy.cn/upload/files/2020/12/8105326657.pdf

[2]《中国共产党第 ] 人民出版社 2022-10

[3] 习近平. 在北京大 民日报 ,2018-05-03

[4]《关于深化 意见》[M] 人民出版社 2019-08

[5]《做党和 民 座谈时的讲话》[M] 人民出版社2014-09

[6]《中共中 的意见》[M] 人民出版社 2018-02

[7]《邓小 人民出版社 1997-11

[8]《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 文献研究院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01

基金资助:

第十五届大学生科研立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5038)研究成果

2025 年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赣南师范大学)开放课题”(项目编号:JXFDYKF2533)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