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运算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朱昕月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豫新小学  223800

引言: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将原来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这两大主题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更具综合性的主题,即“数与运算”,既反映出了数学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又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另外,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数与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传授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同时,还要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的本质,掌握数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

一、基于运算一致性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数与运算一致性是指在数学中,数的概念与运算规则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强调了数学各项运算与数的性质及概念的统一、协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运算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数与运算一致性,学生可以对数学概念的内部关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抽象、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基于运算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其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整数、分数、小数在算理、算法等方面的共性,这些共同之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的运算本质,进而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的学习本质上是对数的关系、运算和规律的讨论和研究,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具体的量,而是指向各种抽象的数学符号、公式和定律。基于运算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立足于数学本质的一种数学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符号意识。

二、基于运算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 从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探讨数的关系

以认识起点为基础,建构数与运算的认知架构,应从概念入手,对数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究。数字并不只是数量的象征,更是掌握学习数学思维的核心。通过对数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探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在各种情况下是怎样呈现出来的,从而对数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数的直觉感觉,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的结构性特点,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以便他们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从数的关系出发,找到问题的突破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

以新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得数是10 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具(小方块、小棒、圆片等)分组操作,尝试将10 分成两部分(如1 和9、2 和8 等),并记录所有可能的加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提问:“这些加法算式中,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减法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板书所有得数是 10 的加法算式( 1+9=10 ,

2+8=10,⋯ ),并对应写出减法算式(10-1=9, 10-2=8,⋯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加法中的‘和’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加数变成减数或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创建问题链:“为什么 10-7=3 ?能用 3+7=10 解释吗?”“如果知道 6+4=10 ,你能直接说出 10-4 等于多少吗?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如此,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以“数的组成”为核心,通过问题链深化学生对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利用数形结合,深化学生的算理理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十分有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是化繁为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字与操作与形象的图形相结合,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更加明确的数学模型,从而增强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数与运算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直觉进行观察和思考,深化对数与运算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

以“十几减 9”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小方块、小棒、圆片等教具演示“破十法”:将 13 拆分为 10 和 3,先用 10 减 9 得 1,再与个位 3 相加得 4,对应算式为 13-9=10-9+3=412 。通过圈画苹果图展示“平十法”:如 13-9,先圈出 3 个苹果,再圈出 6 个,分步计算 13-3=10 、10-6=413 。接着,教师借助数线进行辅助,在数轴上从 13 倒着数 9 个单位,直观呈现剩余数量‌,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这样的策略,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理解退位减法的本质,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基于一致性的视角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整体构建数与运算一致性的教学体系,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生长与发展,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龙小丽 . 基于运算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20):106-109.

[2] 胡敏华 . 基于运算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J]. 名师在线 .2024(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