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地方文化融入与课程整合
王丹丹
茅箭区实验学校 湖北十堰 442000
引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地方文化是我国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文化宝库,其中蕴涵着丰厚的科学知识与深邃的哲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当地文化资源,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拓宽教学范围,还能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体会到当地特有的文化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国家自豪感。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资源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家乡有更深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
一、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教育价值
地方文化是一个区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所创造和继承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各类文化形式。中华文化遗产中的本土文化资源,承载着地域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是区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资源的差异上,体现了地域的历史变迁、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其独特之处使得地方文化资源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素材,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学习和继承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与国家认同。最后,地方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与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既能让历史教学更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多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的途径
1.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
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将这些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效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地方,通过细致的调研,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文化故事、历史遗迹和传统技艺等。当教师掌握了详尽而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清单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资源合理引入到教学中,构建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教学框架,在此基础上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对当地文化的兴趣,亲身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的韵味,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文化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为他们做一个有国际眼光、有乡土情怀的当代公民打下扎实的基础[1]。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 1 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从跨学科角度出发,收集关于的地方历史文化,如郧县人化石分析人类演化阶段、汉江流域地形对古人类迁徙的影响、《诗经》文化(十堰为 " 中国诗经文化之乡 ")与沧浪传说。收集技术后,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的一起学习相关知识:学堂梁子遗址出土的 " 郧县人 " 头骨化石(距今约 100 万年),是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古人类化石,填补了东亚直立人演化链条的关键缺环;东钦村遗址新发现的石器(刮削器、手镐等)及哺乳动物化石,展示了古人类的工具制作与环境适应能力;
尧舜时期大禹在沧浪治水的传说,反映先民对汉水流域的早期开发;《尚书·禹贡》记载的" 沧浪之水",印证了该区域作为华夏早期治水实践的重要节点;堵河流域发现的石核、砍砸器等工具,体现旧石器时代技术传播路线;羊山遗址采集的石制品类型(石英岩手镐等),揭示更新世人类对多元材料的利用。通过以上资源整合,教师可构建从 " 人类起源 - 技术演进 - 文明萌发 " 的完整叙事链条,突出十堰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独特地位。
2. 采用项目式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的义务教育更加重视优质均衡发展和学生的综合发展,对课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倡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可操作的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加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项目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融入当地文化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拉近地方文化与学生生活的距离[2]。
以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两大小组,一组以十堰本地历史遗迹(如武当山古建筑群)为切入点,探究明朝宗教政策与地方治理的关系。一组设计“明朝商品经济发展”调研任务,结合十堰商贸历史,分析区域经济与全国市场的联系。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探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遇到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项目活动结束后,采用“小组互评 + 教师点评”,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十堰市文化馆线上平台展播学生成果,增强社会影响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深入理解明朝统治的多维影响,同时提升跨学科实践能力与地方文化认同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文化资源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本地文化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国防观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将地方的文化与历史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及其人物所包含的地方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晓丽 . 陇南市博物馆研学:深度融合初中历史与地方文化 [J]. 求学 .2025(04):19-21.
[2] 董萍 . 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