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
陈小雄
重庆建工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00
一、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
1.1 施工进度的监控与调整
有效的进度监督,不仅仅要对施工计划实施定期审查,还要把实际进度同计划进度作比较,关键路径法(CPM)就可找到项目中的关键任务,保证这些任务优先开展。现代项目管理里,采用挣值管理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评价项目进度,EVM 融合了进度计划,成本以及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形成一个全面的项目成果指标。在某住宅开发项目里,通过 EVM 分析,项目管理者察觉到尽管施工进度契合计划,不过成本却存在很大超支情况。通过调节施工计划,改善购材步骤,最后在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花费控制在预期数值内,而且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在施工场地的实际操作里,针对此现象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增多,借助物联网 IoT,随时追踪施工设备的运用状况和所在方位,及时安排车辆来适应高峰期需求,防止由于设备闲着不用或者不够用致使延误。
1.2 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当中,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属于决定项目能否成功的要素,质量控制既包含对施工过程的持续监督,也牵涉到对最后产品的严格审查。拿国际标准 ISO9001 来说,其中有关质量体系的要求就是项目团队应当做到“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从而不断改善施工质量。在实际操作上,这种做法或许会表现在定期对混凝土强度做抽样测试,以此来保证符合设计标准,在一个具体的研究实例中发现,采用自动化检测系统的某个建筑公司,把其缺陷检测比例提高了 30% 多,这对于优化施工质量来说很可观。
1.3 安全规范的执行与监督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中,安全规范执行和监督成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基础,统计显示建筑行业的年均事故导致死亡人数占据全行业死亡人数的很大比率,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执行安全规范过程中应构建起完整的施工现场安全体系,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风险评估以及事故防范等制度化工作,采用行为基础安全(BBS)模型,通过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不安全的行为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施工现场的资源管理
2.1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调度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当中,机械设备的养护和调度是保证施工效率和安全的关键部分。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施工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的停工时间平均达到总停工时间的 30% 以上,所以高效且有效的维护策略对削减意外性停机非常关键。就调度而言,采用动态调度系统,依靠 GPS 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即时监测系统,可以随时追踪设备的位置及其情况,从而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削减资源上的浪费,而且把精益施工管理应用进去,如 5S 原则可以改良设备的管理环境,进而改善设备维护的规范性及系统性水平。
2.2 材料的存储与管理
有效的材料管理不仅能够节省浪费,而且对于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来讲,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比如借助先进信息手段的库存系统随时查看材料使用状况,避免过度采购和材料搁置不用;应用条形码或者RFID 这些技术,则可实现材料迅速追踪并准确控制,以防出错或丢失等现象发生;实施精益施工管理方案的时候,着重倡导着“零浪费”这样一个概念,依靠详细的材料筹划和及时协调供应链条等,保障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按时到位,缩减存放在现场的占用面积,进而提升施工场地的实际利用率。
2.3 能源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当中,节约能源与水,做到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经济效益乃关键组成部分。建筑行业占据了全球大概 40% 的能源和水的耗费量,所以改良其使用能够削减项目开支,缩减对环境的影响。如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风力发电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削减施工现场对传统电网的依靠程度,并减少碳排放量,创建雨水收集体系,施行废水循环使用技术,就会明显下降对新鲜水资源的必要需求。精益施工管理不断改善,消除资源浪费,引入5S 管理方式,从而达到削减能源与水资源浪费的目的。
三、施工现场的优化措施
3.1 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是优化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比如采取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就能够明显改进施工图纸的精确度并加强施工过程的可视化,从而减少错误并且降低返工次数。有研究指出,在 BIM 技术的应用下,施工错误被削减了 30% 以上,而且项目管理的透明度与协调性也得到了改善,3D 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使用情况正慢慢增长,此项技术可很快地创建出十分复杂的建筑部件,这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缩减了物料的损失。譬如说中国的某些建筑物就凭借 3D 打印技术完成了整个房屋的搭建,这就表明了技术进步给传统施工方法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3.2 实施精益施工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要想提升效率和质量,就要执行精益施工的管理方式,精益施工要精简流程,把有用的价值发挥出来,像引入价值流图分析,清楚地找出制造过程里无价值的环节,让建筑的施工时间变短,不会白白浪费那些材料和人手之类的资源。精益施工的管理方式还看重持续改善,员工一起加入。从建筑现场来看,在工地上形成持续改善的风气,让在一线的工人能给出一些改善的意见,这样的话就能找到并且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举个例子,“5S”方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精益施工方法提倡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保证材料和资源按时供应,避免过度库存和资金占用,在施工现场,准确的物料需求计划和及时的供应链协调可以保证材料准时到达,减少现场存储空间和成本。
3.3 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的应用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当中,信息技术应用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项目管理者可以做到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这样便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察觉到施工时可能出现的矛盾之处,减少返工状况及延误。像 BIM 技术的应用就在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工之前,找出了数百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几百万美元的巨大亏损。此外借助物联网(IoT)技术,施工现场的设备和材料可以做到实时监测与管控,以保证资源得到最优地安排和运用,凭借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正在养护中的混凝土状况,使之处于最佳强度状态,以此改进工程品质。把诸如项目管理软件,手机应用之类的信息化技术整合起来使用以后,现场工作人员彼此间的联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信息传递的时间延迟和差错得以大幅度削减。
参考文献:
[1] 习钊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J]. 陕西建筑 ,2025(3):185-188.
[2] 周知 . 广西高校基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措施探讨 [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5,38(3):96-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