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低年级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难点与策略分析

作者

张倩

沧州市朝阳小学 061000

引言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作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构建高效课堂对于奠定学生坚实的数学基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深入分析并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

1 低年级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这一时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知识掌握层面看,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认知的基础奠基期。高效课堂能以生动有趣、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运算规则等基础内容,为后续复杂的数学学习筑牢根基。在能力培养方面,高效课堂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

2 低年级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难点

2.1 学生注意力分散与课堂管理难度大

低年级小学生(6-8 岁)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仅 15-20 分钟,且易受外界干扰,如窗外声响、同伴动作等。传统数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易产生疲劳感。例如,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部分学生可能因操作学具(如计数棒)而分心,或因对抽象符号不敏感而游离于课堂之外。此外,班级学生个体差异显著,部分学生已掌握基础内容,而另一部分仍需反复巩固,教师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需求。

2.2 抽象数学概念与低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的矛盾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前期,依赖直观感知和动作操作理解事物,而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性。例如,在教授“10 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时,学生可能通过分苹果的实物操作理解“5 可以分成 2 和 3”,但脱离实物后,难以在脑海中构建数字间的逻辑关系。此外,数学语言(如“加法交换律”“等量代换”)的表述方式与日常生活用语差异较大,学生易产生理解障碍。若教师仅通过板书或口头讲解传递知识,学生可能机械记忆公式,却无法灵活运用。

2.3 家校协同不足与课后巩固效果有限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课后复习与预习依赖家长监督,但部分家庭存在教育理念差异或时间精力不足的问题。例如,教师布置的“用小棒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实践作业,部分家长可能因工作繁忙代为完成,或直接告知答案,导致学生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

3 低年级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3.1 游戏化教学激活课堂参与度

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对游戏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游戏中,能有效突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例如,在教授“10 以内加减法”时,可设计“数学大富翁”游戏:学生在棋盘上通过掷骰子前进,每到达一个格子需完成一道加减法题目,答对可获得虚拟金币奖励,答错则需接受“小惩罚”(如表演一个数学相关的小节目)。这种情境化的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运算方法。

3.2 生活化情境搭建认知桥梁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成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能帮助他们建立直观感知。例如,在讲解“人民币的使用”时,可模拟“小小超市”场景:教师准备标有价格的商品道具(如铅笔1 元、橡皮2 元),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和顾客,通过“购物付款”和“找零计算”的互动,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单纯背诵货币单位更易让学生接受。又如,在教授“时间认知”时,可引导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时间表(如7:00 起床、8:00上学),并讨论“从起床到上学经过了多长时间”,将抽象的“时、分、秒”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事件,强化时间观念。

3.3 分层任务满足个体发展需求

低年级学生数学基础差异显著,统一的教学进度易导致“学困生跟不上、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实施分层任务设计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例如,在“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可将任务分为三个层级:基础层(用小棒摆出9+6 的计算过程,口述结果)、提升层(完成 10 道类似算式并总结“凑十法”步骤)、拓展层(设计一道用进位加法解决的生活问题,如“妈妈买了9 个苹果,爸爸又买了 6 个,一共多少个?”)。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选择任务,教师则通过巡视指导提供个性化支持。

3.4 多媒体资源丰富感官体验

低年级学生对动态、直观的视觉刺激反应更强烈,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显著提升课堂吸引力。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可通过动画演示三角形在方格纸上的移动轨迹:学生观察后,用肢体动作模仿“平移”(左右移动)和“旋转”(原地转圈),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身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低年级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加强课堂管理。通过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设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优化教学资源利用,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便捷的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课堂管理,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融合策略探究 [J]. 陈智勇 .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24)

[2] 玩教具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黄莉 . 玩具世界 ,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