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冯宇婷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树人小学 047300
引言
当今社会中,教育不只是对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小学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小学阶段数学这门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数学这门课不只是一个知识学习的舞台,在这里也培养着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1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探讨
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里藏着的“生长点”,它让孩子们从“被填满的容器”变成“自己找东西吃的主体”。数学很抽象、很逻辑,所以学习不能靠老师讲、灌输,学生要能自主思考“为什么 1+1=2′ ”而不仅仅是记住答案,要能主动想办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而不是等着老师教方法,这时数学才算真正成为他们的思维工具。培养这种能力的意义超出知识本身:学生在做陌生题时不再害怕,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找解决办法;遇到错误也不慌张,会主动去找原因纠正思路。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专注力、耐心、抗挫折能力等品质的过程,这些素养就像数学思维的“脚手架”,帮他们在更大的知识世界里稳步前进,这比一次考试的分数重要得多。
2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2.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现“两极化”与“表层化”并存的情形,有些学生能够在教师带领下自主翻阅教材,试着去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这种自主大多只是“按指示做事”,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的追问,更多的学生依然依靠教师的“一步步指引”,碰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就等着教师提示,连“自己先想想看”的念头都很稀少,课堂上所谓的“自主活动”常常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自主练习的时候照抄同伴的答案,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独自思考,积极探究的人很少。这样的情况表明学生并没有养成稳定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怎样学”还是不清楚。
2.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弱,受到多种因素交织影响,教师教学观念是关键,如果课堂还是“讲授—练习”,学生就很难有自主探索空间,如果教师过度担心“学生学不会”而包揽过多,也会降低学生自主意识,学生自身认知基础也有影响,基础差的学生容易因畏难放弃自主尝试,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因缺乏挑战失去探索动力,家庭环境同样重要,包办过度的家长容易让孩子形成“等待安排”习惯,缺少对孩子独立思考的鼓励,课堂评价方式也起导向作用,如果评价只看“答案对错”,学生就会急着找标准答案,而不是享受自主探索过程。
3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
3.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的关键是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自主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趣的情境可以制造认知冲突,用“分蛋糕时出现的余数问题”打破学生对“平均分”的固有印象,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用“超市购物找零”引出小数计算,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解决真实问题的工具,情境不必花哨,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当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这个问题我想弄明白”的念头时,自主学习的大门就已经打开,接下来的思考和尝试就会更加积极、持久。
3.2 确立学习目标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清晰的学习目标像自主学习的“指南针”,让学生知道“去哪儿”“怎么算到”。目标要具体可感,不能是“掌握本节课知识”,而是“能自己说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两种方法解决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先明确“第一步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第二步思考怎样把三角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第三步推导公式”,让自主学习有章可循。目标的呈现方式也可以灵活一些,让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或者用“学习任务单”列出自主学习的内容,给学生一些规划学习路径的空间。
3.3 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探究能力
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强化问题意识,就能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发问”。课堂上,要有“提问无对错”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老师的讲解提出疑问——“这个公式为什么这么写”“有没有别的方法”,教师也可以“留白”引发思考,讲到关键处故意停顿,或者给出不完整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自己找漏洞补完整。当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不急着给标准答案,而是用“你是怎么想的”“这个思路行不行”之类的提问,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习惯了“问题”这个朋友,自主学习就有了动力,数学思维也就在这过程中生根发芽。
3.4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以激发学习动力
评价改革,让自主学习的过程“被看见”“被肯定”,放弃“唯分数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自己想到解题方法,即使不够简便;敢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即使与上课主题无关;在小组里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即使不够完整……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自评、互评中来,像“说说自己刚才的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评价一下同桌的解题方法有哪些优点”……评价的语言要以“过程”为导向,用“你刚才用了三种方法,这种探索精神值得提倡”代替“这道题你做对了”。评价成为自主学习的“加油站”,学生就会更乐意投入其中,不断试错、调整,提升自己的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属于一项系统工程,要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教师,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携手努力,通过营造情境,明晰学习目标,加深问题意识并改进教学评价等手段,我们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慢慢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革新思维,而且,我们也要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它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探寻并完善,给学生的成长塑造稳固根基。
参考文献:
[1] 田维成 .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N]. 科学导报 ,2025-06-30(B03).
[2] 陈元章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8(0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