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元维度融合,助力山区初中科学小班化教学发展

作者

夏肖华

浙江省天台县南屏学校 317200

引言

小班化教学在山区班级学生额自然减少后 , 无论授课形式、教学策略、师生交往、教学方法等方面必将重新认识 , 重新组合。科学课的小班化课堂模式的开放、合作、创新可以为山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 使学生有更多的个性选择 , 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 为他们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使科学教学的重心从“教师主体”转为“学生主体”, 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

一、基础夯实:细水长流,筑牢科学根基

小班化教学能更有效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基础状况。山区学生普遍存在科学基础薄弱的问题,需要采取持续性的积累策略。主要通过每日微积累和单元闭环整合两种方式进行。其中,每日微积累安排在每节课前 10 分钟进行。教师准备带有核心概念的小纸条,例如在力的三要素或化学方程式配平规则教学中,可采用填空形式让学生默写。所有纸条当堂批改,错误内容要求学生在当天放学前完成订正并重新默写。这种方法能保证每个知识点及时掌握,避免遗漏。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填空难度,从简单的术语填空逐步过渡到概念解释填空。

同时,教师可将本周知识点整理成 A4 纸大小的填空单,正面设置基础填空题,背面保留相同框架的空白模板。学生先完成正面默写,教师批改后,学生在背面模板标注重点难点。这些填空单按单元分类保存,形成系统的复习资料。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控制题目数量,保证学生能在 30 分钟内完成,同时确保题目覆盖重要知识点。

二、思维强化:靶向精准,锻造科学思维

在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后,重点需要转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山区小班教学特别适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主要通过限时思维挑战和高阶思维翻转两种方式进行。限时思维挑战每天安排 5 分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训练内容。题目类型包括计算题、基础实验分析题或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改编。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解题,教师立即进行批改并讲解正确思路。重点训练学生规范化的解题步骤和逻辑表达,例如计算题要求写出完整公式,实验题需要明确变量关系。这种短时高频的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解题准确率。

高阶思维翻转主要在复习阶段开展。教师挑选若干难度较大的题目,由学生自愿报名担任讲解者。报名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在教师指导下理清解题思路和讲解要点。课堂上由这些学生进行讲解演示,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讨论。对于基础题型,则采用小组互讲互评的方式,每个小组负责讲解一类题型,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解法。这两种训练方式需要交替进行。限时挑战保持日常训练强度,翻转课堂提供深度思考机会。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题目难度和讲解方式。通过持续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系统提升。

三、激励机制:点燃热情,营造进取氛围

保持山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主要通过知识积分体系和特色荣耀激励两种方式来实现。知识积分体系将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表现转化为具体分值。学生完成默写全对、成功解答挑战题、及时订正作业或担任小讲师等行为,都能获得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采用纸质登记或电子表格记录,每周汇总一次。积分兑换方式要因地制宜,可以设置实物奖励如文具用品,或非物质奖励如优先选择座位、担任值日班长等特权。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确保积分标准明确,发放及时,避免出现争议。

特色荣耀激励通过设立专项荣誉称号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不同称号,如基础知识扎实的授予知识标兵,解题能力突出的授予思维能手,实验操作规范的授予实验达人等。这些称号每月评选一次,采用班级公示栏动态展示。评选标准要透明,既考虑绝对水平也关注进步幅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争取的机会。获得称号的学生可以佩戴特制徽章一周,或在班级活动中担任特定角色。这种方式能营造良性竞争氛围,让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获得认可。

四、阶段强化:系统精磨,实现综合跃升

在学期关键节点如期末考试前,需要采取针对性强化措施帮助学生系统复习。主要通过期末限时闯关和分层提升任务包两种方式实施。期末限时闯关安排在考试前两周进行。第一周集中训练选择题,每天安排 20 分钟完成一套精选选择题,题目难度与考试要求相当。第二周专攻填空题,同样采用限时训练方式。每次训练后立即讲解答案要点,重点分析常见错误类型。这种高强度训练能帮助学生适应考试节奏,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教师要注意控制题量,保证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确保题目覆盖主要知识点。

分层提升任务包根据学生不同需求设计。A 类任务针对基础薄弱学生,主要巩固课本核心概念和基本题型;B 类任务适合中等水平学生,侧重知识综合运用和典型问题解析;C 类任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包含拓展性题目和开放性探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适合的任务包,每周完成 3-5 个任务。教师定期检查完成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这种方式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提升,避免一刀切的复习模式。这两种复习方法需要协调配合。限时闯关强化应考能力,分层任务实现个性化提升。

结论

多元维度的融合非简单叠加,而在于其协同效应:基础维度如“涓涓细流”滋养知识土壤;思维维度如“精准刻刀”雕琢能力内核;激励维度如“温暖薪火”点燃前行动力;阶段强化维度则如“系统熔炉”锻造综合素养。在山区初中科学小班化这片特殊的园地中,唯有摒弃粗放,实施这般精细、持续且富有激励的“多维耕耘”,才能使有限资源迸发最大效能,让每一位山区学子在科学探索之路上行稳致远,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实质性跃迁。

参考文献:

[1] 娄晓群. 小班化教学下初中科学课堂项目活动情境的设计与优化 [J].求知导刊 ,2022(26).

[2] 寿琪萍 . 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5(8).

[3] 张有花, 张有卓 , 张成毅, 等. 初中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策略 [J].学周刊 ,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