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及案例分析
颜艳
蓝山县财政局 湖南永州 425000
一、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企业实践提供指导。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及提升路径。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方式,更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数字化转型与竞争力提升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制定数字化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的核
2.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与特征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数据、算法、算力)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商业模式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具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数据驱动,数据成为与土地、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全域互联,通过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物的全面连接;三是敏捷迭代,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目标,构建柔性化运营体系。
2.2 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超越对手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
效率竞争力:生产、运营、管理的效率水平;
创新竞争力:产品、服务、模式的创新能力;
客户竞争力:客户获取、留存、价值挖掘的能力;
风险抵御力:应对市场波动、供应链中断等风险
2.3 数字化对企业竞争力的重构逻辑数字化通过“赋能- 重构- 跃迁”三个阶段重塑竞争力:
1. 赋能阶段:通过自动化工具提升效率,如ERP 系统优化管理流程;
2. 重构阶段:基于数据洞察优化资源配置,如精准营销降低获客成本;
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3.1 战略层:锚定数字化愿景,构建顶层设计
3.1.1 明确转型定位与目标
企业需结合行业特性与自身禀赋,确定数字化转型的“坐标系”:制造业可聚焦“智能制造”,零售业侧重“全渠道融合”,服务业着力“服务场景数字化”。例如,海尔集团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将数字化目标定为“实现用户与企业的实时互联”,而非单纯的技术升级。
3.1.2 建立战略实施保障机制
成立由CEO 牵头的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统筹业务、技术、财务等部门;
制定“三年规划+ 年度滚动”的实施路径,明确阶段目标与考核指标;
障持续投入,数字化预算占营收比重不低于3%(行业领先企业达 5%-8%)。
3.2 技术层:夯实数字基建,释放数据价值
3.2.1 构建弹性数字底座
根据企业规模选择适配的技术架构:大型企业可部署混合云(公有云 + 私有云),中小企业可采用 SaaS 化服务降低成本。例如,沃尔玛构建全球最大的私有云之一,支撑全球 1.2 万家门店的实时数据交互;而区域性连锁超市则通过阿里云SaaS 平台快速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3.2.2 打通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采集:通过IoT 设备、业务系统接口、用户行为埋点等方式,实现全场景数据覆盖;
数据治理:建立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数据可用、可信”;
数据应用:通过BI 工具、AI 模型挖掘数据价值,如预测市场需求、优化库存周转。
3.3 组织层:推动文化变革,培育数字能力
3.3.1 重构组织架构
打破传统“科层制”,建立跨部门的“数字化敏捷团队”。例如,华为的“铁三角”模式(客户经理 + 产品经理 + 交付专家),通过小团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字节跳动采用“大中台 + 小前台”架构,中台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前台专注业务创新。
3.3.2 培养数字人才梯队
引进核心人才:招募数据科学家、AI 工程师等高端人才;
内部转型赋能:开展“数字化技能认证计划”,针对不同岗位设计培训课程(如面向管理层的“数字战略”课程,面向一线员工的“工具应用”课程);
建立激励机制:将数字化成果纳入绩效考核,鼓励员工参与转型项目。
3.4 业务层:创新商业模式,优化客户
3.4.1 推动产品与服务数字化
制造业可发展“产品 + 服务”模式,如三一重工通过“根云”平台为客户提供设备远程运维、产能预测等增值服务,服务收入占比从15% 提升至35% ;服务业可打造“数字孪生”场景,如招商银行推出“元宇宙网点”,用户通过虚拟形象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趣味性。
3.4.2 构建全渠道客户旅程
通过数字化工具打通线上线下触点,实现“千人千面”的客户体验。例如,星巴克的“专星送”系统,整合 APP 下单、门店制作、第三方配送数据,客户可实时查看订单状态,会员积分跨渠道通用,客户复购率提升 20%。
3.5 生态层:跨界协同合作,共建数字生态
3.5.1 产业链数字化协同
牵头构建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实现上下游数据共享。例如,美的集团搭建“美云智数”平台,连接 2000多家供应商、5000 多家经销商,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50%,库存周转率提高 30%。
3.5.2 跨界融合创新
与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例如,吉利汽车与百度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与清华大学共建“智能出行研究院”,加速汽车产业向“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
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的案例分析
4.1 制造业案例:三一重工——从“卖设备”到“卖数据”的转型
4.1.1 转型背景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重工曾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传统制造业“重生产、轻服务”,客户粘性低;二是设备故障排查滞后,影响客户施工进度。2016 年,公司启动数字化转型,将“智能制造 + 工业互联网”作为核心战略。
4.1.2 转型举措
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投入 15 亿元打造“根云”平台,接入超 80 万台设备,实时采集设备位置、油耗、工况等数据;
开发增值服务:基于设备数据推出“预测性维护”服务,提前预警故障并安排维修,故障停机时间减少70% ;为施工企业提供“产能优化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合理调配设备,施工效率提升20% ;
创新商业模式:推出“设备租赁 + 数据服务”套餐,客户可按使用时长付费,同时获取数据分析报告,新客户签约量增长40%。
4.1.3 转型成效
2024 年,三一重工服务收入达 120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 2016 年的 12% 提升至 32% ;客户满意度从 82分提高至95 分;净利润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8 个百分点,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4.2 零售业案例:永辉超市——数字化破解“生鲜零售”难题
4.2.1 转型背景
生鲜零售具有“损耗高、供应链长、需求波动大”的特点,永辉超市作为行业龙头,2018 年面临线上冲击,线下门店客流下滑15%,生鲜损耗率高达 8%(行业平均 6%)。公司决定通过数字化重构“人、货、场”。4.2.2转型举措
供应链数字化:建立“全球生鲜直采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各区域消费偏好,精准调配商品,直采比例从30% 提升至65%,采购成本降低 12% ;
门店数字化改造:部署智能称重、自助收银设备,上线“永辉生活”APP,实现“线上下单、门店自提”,线上订单占比达25% ;通过摄像头与AI 分析系统,优化货架陈列,热门商品销售额提升 18% ;
会员数字化运营:构建“会员标签体系”,基于消费数据推送个性化优惠券,会员复购率从 35% 提升至52%。
4.2.3 转型成效
2024 年,永辉超市生鲜损耗率降至 4.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线上线下融合的门店坪效提升 30% ;净利
润同比增长15%,在零售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4.3 服务业案例:招商银行——“数字基因”重塑金融服务
4.3.1 转型背景
随着金融科技崛起,传统银行面临“获客难、服务效率低”的挑战。招商银行2017 年提出“金融科技银行”战略,将数字化作为转型核心。
4.3.2 转型举措
技术架构升级:投入年营收的 3.5% (约 100 亿元)用于金融科技研发,构建“分布式云平台”,支持每秒10 万笔交易,系统稳定性达99.99% ;
客户服务数字化:推出“AI 客服”,解决 85% 的常规咨询,人工客服效率提升 40% ;开发“智能投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方案,理财业务规模突破2 万亿元;
场景生态构建:打造“招商银行 APP* ,连接电商、医疗、出行等 300 多个场景,月活跃用户超 1 亿,通过场景获客成本较传统渠道降低 60%, 。
4.3.3 转型成效
2024 年,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突破2 亿,零售AUM(管理客户资产)达 13 万亿元,稳居行业第一;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0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连续12 年获得“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称号,数字化成为其核心竞争优势。
4.4 中小企业案例:林清轩——美妆品牌的“数字化逆袭”
4.4.1 转型背景
林清轩是一家本土高端美妆品牌,2020 年受疫情冲击,线下门店停业,营收暴跌 80% 。危急时刻,公司启动数字化转型,仅用3 个月实现“线上突围”。
4.4.2 转型举措
私域流量运营:通过企业微信连接门店会员,店员一对一提供咨询服务,构建“门店 + 社群 + 小程序”的私域体系,私域用户达300 万;
直播电商布局:培训门店 BA(美容顾问)成为主播,结合产品知识与护肤技巧开展直播,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达500 万元;
数据驱动决策:通过小程序分析用户浏览、购买数据,优化产品组合,推出的“山茶花润肤油”成为爆款,年销售额突破5 亿元。
4.4.3 转型成效
2024 年,林清轩线上营收占比从 2020 年的 10% 提升至 60%,门店数量从 150 家扩张至 300 家,成为首个进入“亿元俱乐部”的本土高端美妆品牌,数字化帮助其实现从“危机”到“机遇”的转变。
4.5 物流行业案例:顺丰速运——数字化构建物流壁垒
4.5.1 转型背景
物流行业竞争激烈,顺丰作为高端物流代表,面临“成本高、效率提升难”的问题。2018 年,公司启动“数字顺丰”战略,通过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
4.5.2 转型举措
智能调度系统:开发“方舟智慧大脑”,整合订单、运力、天气等数据,优化配送路线,单车日均配送单量提升15%,燃油成本降低 8% ;
自动化仓储:在全国建设50 个“无人仓”,通过AGV 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实现仓储自动化,分拣效率达每小时2 万件,错误率降至 0.01% ;
供应链数字化服务:为客户提供“物流 + 数据”解决方案,如帮助服装企业预测销售需求,提前布局仓储,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
4.5.3 转型成效
2024 年,顺丰时效件占比达70%,客户满意度 98%,连续 10 年行业第一;净利润率 5.2%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 个百分点;在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细分领域市占率均居首位,数字化构建了深厚的竞争壁垒。
4.6 能源行业案例:国家电网——数字化赋能“双碳”目标
4.6.1 转型背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力公司,国家电网面临新能源并网难、电网调度复杂等挑战。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司2020 年启动“数字新基建”计划,推动电网向“智能、柔性、绿色”转型。
4.6.2 转型举措
智能电网:构建“电力物联网”,接入 10 亿 + 电力终端,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新能源并网效率提升60%,弃风弃光率降至 5% 以下;
数字化调度:开发“智慧能源调度系统”,优化火电、水电、风电等能源配比,电网输电效率提升 8% ,年节约标准煤1000 万吨;
用户能效服务:为企业提供“能效分析报告”,指导节能改造,已帮助5000 家企业降低能耗 15% 以上。
4.6.3 转型成效
2024 年,国家电网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40%,较2020 年提升15 个百分点;电网安全运行天数突破10000 天;供电可靠性99.9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数字化为能源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
五、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应对建议
5.1 主要挑战
技术与业务脱节:38% 的企业存在“技术孤岛”,数字化项目与业务需求不匹配;
数据安全风险:随着数据量激增,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加大,2024 年企业数据安全事件同比增45% ;
组织阻力:65% 的管理层对数字化认知不足,员工抵触变革,转型推进困难;
投入回报不确定:数字化转型周期长、投入大,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境。
5.2 应对建议
坚持“业务驱动”:数字化项目需由业务部门主导,技术部门提供支撑,确保“技术为业务服务”;
构建安全体系:建立“数据安全治理委员会”,部署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技术,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强化顶层推动:CEO 需亲自挂帅,通过宣贯、试点项目等方式培育数字化文化,减少组织阻力;
分阶段实施:中小企业可采用“小步快跑”策略,先从核心业务(如销售、库存)入手,验证效果后再逐步推广。
结论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赋能、组织变革和人才培养等多维路径,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创新能力和客户价值。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战略引领、系统规划和持续投入。
未来,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新阶段。企业应保持技术敏感度,不断优化数字化战略。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带来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新挑战,需要企业在创新和规范之间寻求平衡。本研究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有助于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明智 , 李慧颖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重构》. 管理科学学报 , 2021, 24(3): 45-58.
[2] 陈革新 , 王立新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20, 37(18): 78-86.
[3] 黄远见 , 刘创新 .《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商业经济与管理 , 2021, 41(5): 34-48.
作者简介:颜艳(1985.11),女,汉族本科,经济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