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陈火珠
广宁县南街镇广宁中学 526300
摘要:本文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以此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旨在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让教学、学习和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推动学生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升生物学科的实用性。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引言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主要是强调教育、学习和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让教学更加科学合理的融入到高中生物实验中,为学生创造出更加沉浸式的教学环境。学生不再是自己单独学习,而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生物实验中,让知识实验和现实紧密结合。同时还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及时调整策略,深度掌握试验技术的同时还能促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评”一致课堂时,需认真研读学业质量标准,清晰了解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特点和具体表现方式。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就能够具有针对性的策划教学方式,及时调整教学评的侧重点。等完成以上步骤后,教师应当梳理教学逻辑,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要贴合教学连贯性与整体性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此能有效防止知识零碎散乱的情况,对打造完整全面的课堂教学体系做出一定贡献。根据这一个情况,就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以高中生物实验“细胞的呼吸作用”为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熟读学业质量标准可知,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流程等,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具备一定实验探究能力。鉴于这种情况下,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详细说明细胞呼吸的流程,并能够了解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并且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为何这样酿酒和蔬菜储存等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制作成图像,让他们学会分析细胞各个呼吸的变化,并将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提升他们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增强生物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
二、优化实验教学设计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若想切实保障“教”的效果,教师需要全方位衡量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和提升方面的需求,需要对生物实验方面进行具体的优化。通过精心设置生物实验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生物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实验经验的同时也能够锻炼思维,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构思实验流程过程中,教师借助以往积累的经验,对实验做出改良和创新。比如,在培养微生物实验中,由于不同微生物对营养需求不同,所以其利用效率及生长速度繁殖也有所不同。鉴于这一特性,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实验,实验内容围绕不同培养基配方开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配出营养成分不同的培养基,分别接种微生物,并积极引导学生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如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在微生物接种环节,学生常常会出现操作错误,这会导致杂菌混入培养皿中,进而干扰目标微生物正常生长,或是造成干扰目标微生物正常生长。学生观察这种情况造成的原因并且进行自我反思,随后再由教师进行演示更加标准的实验流程,让学生掌握更规范的实验手法。在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条件的变动,设置多组对照实验,分别改变培养基所处的温度、湿度、观察稀释的倍数、计数板规格等条件,观察对微生物的影响。组织学生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进一步了解实验原理。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主动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等情况,对于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比实验报告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评价学生实验活动是否深入,是否能从现象中总结出变化的规律。若是发现学生在计数原理分析上有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重新讲解一遍相关知识 ,并且从中加入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相关训练,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实现真正的教学评一体化。
三、强化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意义重大,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这是达成教学评一致的关键所在,其效果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全面且深入的指导。
以“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为例,在实验前期,教师要想学生详细说明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学生也能够明晰试验原理“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合适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内容,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框架,确保在实践时能够围绕目标推进,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实验思路。在实验过程中,用到控制变量法,首先探究温度变化,教师准备好0℃、37℃和100℃的三个温度的水,为每组学生提供相应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还有碘液和胶头滴管等,将等量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依次向其中加入碘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温度作为自变量,淀粉水解程度为因变量,其他的则是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从而得出温度对酶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等得出结论后,评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规范性和记录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结束语
从以上结果来看,推进教学评一致性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相更加科学和深远方向发展,其肩负着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锻炼实践能力的重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一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教学评探索中,不仅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性格和学习方式,为他们营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还要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赖洁玲.“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4,(22):107-109.
[2]陈青苗,陈新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38(09):19-21.
[3]陈维.“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生物学教学,2020,45(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