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时代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作者

陶彦兵 李静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甘城子中心学校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第六小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的模式转型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入,让传统的“老师-学生”两向交互变成了新的“老师-机器-学生”三向交互。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开拓学习新空间。在应用了人工智能辅助的教学方式后,一些老师所想不到或无法接触新领域的知识点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方式解决,如教授《飞向蓝天的恐龙》这堂课时,让学生想一想再提几个问题,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只能提“恐龙什么样”“鸟是怎么飞”的问题。采用人工智能生成问题后,问题逐渐加深,涉及生物学知识、进化论或基因工程等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在之后深入学习该门课程就有了兴趣和基础。

第二,教学过程中的想象空间“变现”。原本只是停留在想象中的画面,借助人工智能能够即时实现,并真切地呈现在眼前。比如讲完课文《荷花》后,怎样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画,就可以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很快画出一幅美丽的荷塘美景,荷塘中是各种各样的荷花的生长过程,蜻蜓和小鱼等动物,甚至还可以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虚拟的本人在水中轻舞飞扬。使文本中的描述内容活了起来。通过想象力的“转换”让学习变得快乐有趣。

最后,繁复的过程被简化与凸显。学生原来需要分步骤地逐一调整、层层构建的教育步骤,在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就有可能通过更加简单而便捷的方式建构来完成,让学生得出自己需要的教育目标。在教学《静夜思》这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想象李白家乡的情景,包括当时家乡人的状态,当地房屋建筑和景色等,这种渐进性的方法,运用人工智能交互与人互动,可生成一个“李白的家乡绵阳”的视频。这个视频全方位展现了李白难以忘记家乡的风光,让学生产生对诗文的印象。讲课的教师,课上只能够看到公众领域。这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人在进入教室之后可以看见的唯一领域。另外一种是同学建构、维护社会联系的场所。这里是学生定义并维系自己社会角色的地方。而最末一个是学生的灵魂世界。这里是学生对自我认知观念改变和发展的地点,学生的自我思维和学习都会在这里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自我信仰和观点都会在这里发生改变。加上人工智能的出现,这三个领域的紧密连接。

二、“学”的层次变化

(一)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搭建云端学习空间,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建《三国演义》专题学习模块,学生通过观看 " 赤壁风云" 纪录片片段、浏览三国势力分布动态地图完成预习任务。平台自动生成每位学生的兴趣热点图谱,教师据此推送" 兵器演变史"" 古代气象学" 等拓展资源,实现差异化指导。(2)引入人工智能阅读助手开展深度研读,系统通过语义分析识别学生标注的关键语句,智能推荐 " 诸葛亮借箭动机的多维解读 " 等学术文章。在线讨论区设置 " 假如你是周瑜 " 角色扮演话题,学生上传思维导图阐述战略布局,教师利用词云工具捕捉高频词汇,针对性开展 " 历史人物的决策智慧 " 主题研讨。(3)创建交互式知识图谱,将 " 借箭量计算 "" 江面雾形成原理" 等跨学科知识点进行可视化关联,学生通过拖拽节点自主建构认知体系,平台实时追踪知识节点激活路径,防止网络迷航现象。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互动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融合,增强教学互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明白小蝌蚪将乌龟错认为妈妈的缘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整合图像元素,贴合课文内容,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制作连环画,为学生呈现更为形象的图像:呈现小蝌蚪在池塘中游来游去的画面,帮助学生形象感知课文中“池塘里”与“迎上去”的内容;呈现鲫鱼的画面,帮助学生形象感知课文中“大脑袋、黑灰袍、甩尾巴”的意思;呈现乌龟从荷叶上向下爬的画面,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摇摆尾”的意思等。教师在连环画制作过程中可以应用几何画板、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也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下载优质课件,并对课件图片资源做出改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学生置身于观看连环画的情境之中,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课文阅读难度,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小蝌蚪寻找妈妈的心情,可见,跨学科整合图像元素并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高效获知。

三、“评”的实时更新

人工智能的嵌入,让评价变得更及时。人机对话能够迅速得出结果,而且人工智能提供的反馈除了问题的答案外,还会给出一些改进建议。相比传统时间滞后的评估,实时性评估人工智能具有的优势不少。比如,你把一篇文章输入系统,它能对这篇文章进行评价并给出优化建议,这时学生便能清楚明白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如何对其做出修补。这样一种评估模式排除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倾向性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其评价是相对公平的,对学生成绩的提升颇具益处。高效、精准、切合要求的评价对学业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理解得越多,这些内容被暂存进他们的短期记忆,这一过程需将先前学到的知识和正在处理的信息结合起来,然后对其加以评价,找出它的潜在意义,在这个环节中,如果存在实况反馈,那么便能依此重新整理之前已有的知识,从而达到自我调整的目的。

结束语

本文通过构建人工智能时代小学语文“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实践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值得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双减” 政策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索 . 王向平 . 读写算 ,2025(17)

[2] 小学语文“备—教—学—评”一体化智趣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 张振华 . 考试周刊 ,20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