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传统契约文化视域下《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及合同管理》课程的清廉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李圣伟 李业学 龚田牛 王冬冬 全峰

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课程思政”与“清廉校园”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将廉洁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湖北省《关于推进清廉湖北建设的意见》亦强调“将清廉教育融入高校专业教学”。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文科类课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清廉育人路径探索较少,尤其缺乏对传统契约文化这一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

传统契约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重信守诺”“公平无欺”“廉洁奉公”等核心理念,与现代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依法履约”“廉洁从业”要求高度契合。本文基于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实践,探索将传统契约文化融入《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及合同管理》课程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工科专业清廉育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二、传统契约文化中的清廉元素挖掘与价值阐释

(一)历史典籍中的清廉契约思想梳理

课题组系统梳理了《周礼·秋官》《唐律疏议》《宋刑统》等典籍中关于契约制度的规范,提炼出四大核心清廉元素:其一,“诚信为本”理念,如《周易》“言必信,行必果”强调契约订立的道德基础;其二,“公平无欺”原则,唐代《杂令》对欺诈、胁迫订立契约的惩处规定,体现对契约公平性的维护;其三,“权责明晰”制度,宋代《天圣令》中建筑工程承包契约对双方权利义务的明确划分,蕴含现代合同管理的权责对等思想;其四,“监督制衡”机制,明清晋商工程合作契约中“凭中见证”的制度设计,与现代工程监理制度具有相通性。

(二)典型工程契约案例的清廉价值解析

课题组收集了宋代建筑工程承包契约、明清河道治理合同等典型案例,分析其清廉育人价值。例如,清代徽州府某桥梁建设契约中,明确规定“工匠不得偷工减料,监工不得徇私舞弊”,并设立“中证人”监督机制,体现了对工程质量与廉洁操守的双重要求。这些案例与现代工程领域的招投标舞弊、合同篡改等廉洁风险点形成古今对照,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生动素材。

(三)传统契约文化与现代工程伦理的衔接

传统契约文化中的“义利之辨”思想,对解决现代工程管理中的伦理困境具有启示意义。如明清商帮“以义取利”的商业伦理,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工程实践中的利益冲突;古代契约纠纷中“调解优先”的解决智慧,为现代工程合同争议处理提供了文化借鉴。通过挖掘这些衔接点,构建“传统智慧—现代规范”的清廉教育逻辑链。

三、课程内容与传统契约文化的融合路径

(一)课程模块的文化融入设计

1. 合同法律制度模块:在“合同订立原则”章节,引入《唐律疏议》中“和同立契”的思想,对比现代《民法典》中平等自愿原则;在“合同效力认定”部分,结合宋代“伪契” 惩处案例,阐释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强化学生的契约正义意识。

2. 合同管理实务模块:在“招投标管理”环节,分析明清官办工程“公开唱标”制度与现代招投标程序的共性,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在“工程索赔”章节,通过清代“误工赔偿”契约条款与现代索赔规范的对比,引导学生树立“依约索赔、合理维权”的理念。

(二)“知识点- 清廉元素- 传统案例”三维矩阵构建

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框架,构建三维融合矩阵。例如,在“合同履行”知识点中,嵌入“重信守诺”清廉元素,配套明代商人“如约履约”案例;在“违约责任”知识点中,关联“权责对等”元素,引入清代“违约罚则”案例。每个教学单元至少嵌入1-2 个传统契约案例,确保文化融入的系统性与针对性。

四、清廉育人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一)沉浸式文化导入

通过播放《中国契约文化史》纪录片片段,重现古代工程契约签订场景;展示徽州契约文书、晋商合同原件复制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契约的形式与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二)案例对比教学

选取古代工程质量纠纷案例(如清代某堤坝溃决追责案)与现代工程事故案例(如某桥梁坍塌合同纠纷)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提炼“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古今传承,强化廉洁从业意识。

(三)情景模拟与项目化学习

设计“古代契约签订仪式”情景模拟活动,学生分别扮演业主、工匠、中证人等角色,体验传统契约的“仪式感”与“严肃性”;开展“传统契约现代转化”项目,要求学生将清代建筑合同条款转化为符合现代法律规范的合同文本,培养其将传统智慧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素养。

五、清廉育人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成效

(一)三位一体评价体系设计

1. 认知层面:通过课堂测试考核学生对传统契约清廉元素的理解,如分析古代契约中的廉洁原则。

2. 态度层面:采用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评估学生对“廉洁从业”价值的认同度,对比课程前后的认知变化。

3. 行为层面:在模拟招投标、合同起草等实践环节,引入企业导师评价,重点考察学生方案中的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二)教学实践成效

1. 学生廉洁意识提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 85% 的学生表示 “对传统契约中的廉洁思想有深刻理解”, 78% 的学生认为“在未来工作中会更注重合同履行的廉洁性”。

2. 教学质量改善:课程学生评教成绩和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3. 辐射效应显现:研究成果为学校其他工科课程提供了清廉育人参考,推动了“诚信契约”文化进校园,助力“清廉湖文”品牌建设。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挖掘传统契约文化中的清廉基因,构建了“文化挖掘—内容融合—方法创新 —评价反馈”的清廉育人路径,实现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工程教育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该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职业素养,为工科课程思政提供了新视角。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扩大传统契约案例库,深化跨学科合作,联合法学、历史学专业完善文化解读,并探索线上教学平台的清廉资源建设,增强育人的持续性与覆盖面。

参考文献:

[1] 陈晓冬 , 王珏茹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木类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讨 [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5,45(01):249.

[2] 杨立军 , 李慧 , 张奇 . 四位一体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J]. 山西建筑 ,2025,51(01):183-186.

[3] 王艺霖 , 闫凯 , 夏风敏 , 等 .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木工程”课程思政新方式分析 [J]. 安徽建筑 ,2024,31(08):96-97+100.

[4] 谢琳琳 , 陈雅娇 . 大类培养模式下《工程合同法律制度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效分析 [J]. 工程经济 ,2021,31(08):59-62.

[5] 尹志军 , 郭若琳 . 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4,36(04):125-136.

项目基金:湖北文理学院2025 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清廉文化育人类教研专项(JY2025072)

作者简介:李圣伟(1992-),男,湖北潜江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

通讯作者简介:李业学(1977-),男,湖北监利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岩石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