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思维训练的融入路径
杨桔红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山中心小学 318000
引言
当前小学高段语文课堂中,知识点传授与技能训练常居主导,学生思维过程易被忽视或浅层化。传统单篇教学易割裂知识关联,难以形成深度思考所需的思维场域。单元整体教学以其结构化、情境化的特点,为系统培育学生思维品质提供了崭新视角。它要求教师超越零散篇章,立足单元整体目标,设计能激发认知冲突、推动思维纵深发展的学习历程。如何在单元整体架构中有机融入思维训练,成为亟待探索的实践课题。
一、单元整体教学对思维训练的核心价值
单元整体教学通过系统整合课文、知识点和能力点,形成有机联系的学习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能提供连贯的学习情境和认知挑战。与单篇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在更丰富的语境中进行思考,促进他们对信息的深入理解、比较和分析。在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单元整体教学为这种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多角度的思维转变。这种教学框架不是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群,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提升思维能力。
二、多维策略激活思维潜能
(一)锚定主题,设计驱动性问题链
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在于抓住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交汇点。教师需深入解读单元内多篇文本的共性特质,提炼出能贯穿始终的核心概念。这个核心概念如同一条隐形的纽带,将零散的学习内容串联为有机整体。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层层递进的主问题链,能有效避免思维训练的碎片化。这些问题应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展开,形成引导学生思维爬坡的阶梯。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本单元收录《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经典篇目,核心概念可确定为民间故事的传承价值。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链: ① 这些故事主角遇到困境时如何应对?(聚焦情节梳理) ② 故事中反复出现的相似情节有什么作用?(发现叙事规律) ③ 不同地域的民间故事为何都有神奇元素?(探究文化共性) ④ 这些古老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关联现实意义)。在《牛郎织女》教学中,学生通过问题 ③ 对比各地七夕传说的异同,发现虽然细节有差异,但鹊桥相会的核心情节普遍存在。这种设计既训练了信息整合能力,又促使学生思考文化符号的深层含义。
(二)读写融通,在言语实践中锤炼思维
思维训练必须扎根于语文实践活动。阅读过程应成为思维方法的演练场,而写作则是思维成果的固化器。在单元整体框架下,教师要善于挖掘读写结合的契机,设计需要深度思维参与的言语任务。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运用批注法记录思考痕迹,通过推演情节发展训练逻辑推理,借助评价性提问培养批判意识。表达活动中,则要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将思维成果转化为有条理的书面或口头表达。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单元提供了典型范例。在学习《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等课文后,教师可设计班级人物志写作任务: ① 阅读时完成细节解码表,分析作家如何通过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如《刷子李》中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动作描写); ② 选定班级某位同学进行观察,记录三个典型细节; ③ 撰写200 字人物速写,要求不直接说明性格,而是通过细节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有位学生描写同桌:数学课代表发卷子时总用指尖捏着纸角,像对待易碎品。遇到同学提问,他会把铅笔转三圈才开口,转第一圈时眼睛在看题,第二圈在看人,第三圈答案就出来了。这样的训练既强化了观察力,又培养了用事实说话的理性表达习惯。
(三)过程评价,让思维发展“看得见”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难以捕捉思维过程的变化,教师应开发简易实用的过程性评价工具。重点在于让学生呈现思考路径而非标准答案,通过可视化工具暴露思维轨迹,借助反思性提问促进元认知发展。评价维度要关注思维品质的多个面向: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分析论证的严谨性、观点创新的突破性等。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时,教师采用思维成长袋进行全程跟踪。以《蝙蝠与雷达》一课为例: ① 预习阶段用问题泡泡图记录原始疑问(如为什么课文说蝙蝠是雷达的老师?); ② 课中通过证据追踪表整理科学家的实验步骤与结论; ③ 课后完成反思卡:我最意想不到的发现是______,因为最初我以为 ______ ; ④ 单元总结时开展提问升级活动:将初期问题与后期问题对比,学生明显看到自己从是什么向为什么、怎么样的转变。有位学生在反思卡写道:原来科学家做三次实验不是重复,第一次证明耳朵重要,第二次证明嘴巴重要,第三次证明两者要配合——这就像我们解数学题要分步骤。这样的评价方式使隐性的思维成长变得清晰可测。
三、实施要点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时,教师需要完成从传统知识传授者到思维引导者与学习设计师的角色转型。这种转型要求教师善于通过追问和点拨的方式,为学生搭建恰当的思维脚手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真实或拟真的问题情境,使思维训练具有现实意义和学习驱动力。同时必须警惕喧宾夺主的现象,确保思维训练自然融入语文实践活动,始终服务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度理解和运用这一根本目标。在具体实施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高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任务设计的挑战性和可行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使思维训练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不超出其接受能力。这种平衡融合的实施策略,能够确保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实际成效。
结语
在小学高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深度融入思维训练,是破解思维培养碎片化难题、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切口。它要求教师以整合的视野审视单元内容,精心设计能点燃思考火花、铺设思维阶梯的学习任务与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亢俊玫 . 把握要素 , 精准训练——小学高段语文习作单元教学思考[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6).
[2] 刘洪言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段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D]. 成都大学 ,2023.
[3] 杜美林 .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高段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