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黄南州生态优先导向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周冬梅
中共黄南州委党校 青海同仁 811399
黄南州是三江源生态屏障的主要区域,地处于青藏高原东北方向,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同开展不仅是国家战略的要求,而且还是区域长远发展的主要命题。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是解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手段,为黄南州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供基本政治保障。本研究主要是为民族地区实现生态价值转变、培养绿色产业动能、优化协同治理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帮助黄南州在守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迈上具备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党建引领下黄南州生态优先导向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生态脆弱性和保护压力
黄南州的生态脆弱性是其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第一挑战,该州处于青藏高原边缘,气候高寒致使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差,整个州 60% 的天然草原具备退化问题,其中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高达1341 万亩,黑土滩、盐碱化草地、沙化及受到毒草、鼠虫危害的草地面积非常庞大,和七八十年代对比,可食用鲜草产量等多项指标降幅明显,原生态景观表现出逆向演替形势;与此同时,水土流失问题更加严重,各个县河道中普遍存在无证开采、乱挖滥采砂石料的现象,尽管局部地区开展的修复工作已经实现理想效果,但是总体形势还未发生变化。另外,生态保护还面临很多挑战,如部门之间衔接不顺畅、生态环保规划执行不合理,责任划分不明确、执法机制匮乏、项目投资不准确,自然植被退化、林草地受到非法占用,工矿企业污染、治污设施不符合标准,水资源治理力度较差、还未全面发挥“河湖长制”的作用,农业面源大量污染、粪污处理不标准,生物多元性遭受严重威胁等。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发展不均衡
黄南州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高质量发展。在 2023 年,该地区生产总值为 113.47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是 28.3:22.4:49.3。其中畜牧业主要是第一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较短,通常销售初级畜产品,附加值不高,不具有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第二产业基础较差,工业主要将供应业与电力生产作为核心,结构缺少多元化,制造业落后。2024 年一季度,水电行业工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为 81.62% ,制造业所占比例为 1.75% ,增长匮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同时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都是初级品,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发展缺少推动力。在第三产业中,尽管旅游业发展比较快,但是基础设施有待健全,服务质量较低,淡旺季显著,资源研发不全面,还未全面发挥带动作用。另外,区域发展不均衡明显。从产业分布上来看,同仁市与尖扎县将特色农牧业与文化旅游作为核心,泽库县与河南县将清洁能源与畜牧业作为主要产业。同仁市与尖扎县经济、公共服务及基础建设比较好,泽库县与河南县因为自然条件差、距离偏远,经济落后,基础建设较差,教育医疗等水平不高。从工业层面来看,规上制造业聚集在河南县与泽库县,同仁市与尖扎县没有,既有企业规模比较小,工业增长缓慢。这种不均衡直接阻碍总体协调发展,加大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人才与技术匮乏
人才流失与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生态经济的发展。因为黄南州地处偏远、经济水平不高,工作与生活条件和发展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人才严重流失。本地高素质人才基本都到东部就业,招聘的人才很难留住,人才不平稳对企业的发展与项目推进产生直接影响。技术落后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农牧业主要采取传统的方法,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效率较低,比如牲畜养殖缺少新型技术与管理,疫病防控较差,效益不高。在工业领域来看,企业创新能力较低,和科研机构很少合作,研发能力较差,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多,缺少主要竞争力,制造业是传统加工,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在生态保护与治理方面来看,技术设施不先进,草原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手段不先进,效果需提高。人才和技术缺乏直接影响生态经济。清洁能源产业缺少专业人才与技术职称,新能源项目研发、运用及建设受到阻碍。特色农牧业缺乏技术人才进行品种改良等,不能提升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从而影响产业化。生态旅游专业管理与服务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产品研发缺乏,不能契合游客要求,对产业规模的拓展造成约束。
二、党建引领下黄南州生态优先导向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增强党建创新引领
强化党建创新引领,优化党组织设置是主要手段。根据生态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园区、生态项目及专业合作社等领域建党组织,实现全面包围。比如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园区组建党组织,结合企业、科研部门等党组织构成合理,推动合作、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开展培训交流,强化党员与员工的能力,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撑。加大党员教育力度,提高综合素养,是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强化思政教育与业务培训。按时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促使党员充分认识生态经济发展。聘请专家讲座,到先进地区考察,丰富视野学经验。设置党员先锋岗,鼓励在生态保护等工作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在生态保护项目中设置先锋岗,促进群众参加。构建党建和生态经济整合体系,是带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在党组织与党员考核体系中融入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促进有效整合。拟定生态保护成效等考核指标,按时考核,表扬优秀。另外,加大党组织对生态经济项目监督管理的力度,保证依法依规开展,提升质量,创造更多效益,保证廉洁高效。
(二)加深生态经济融合
“生态 + 农牧业”模式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依靠良好生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树立良好的品牌,提升附加值。拓展有机认证规模,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比如泽库县在藏羊、牦牛认证的前提下,研发认证有机肉制品、奶制品,建设特色品牌。加大和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整合,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牧业等新型业态,比如尖扎县使用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大力发展农耕体验等为主题的休闲农牧业,提高收入。“生态+ 旅游”模式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增强生态旅游资源研发与保护,建造特色景区与线路。比如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保护丹霞地貌等资源,健全设施,提高服务,创造综合生态旅游景区。“生态 + 工业”模式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以往工业转变为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清洁能源产业中大力创新技术,增加技术投资,提升研发使用率,比如尖扎县扩张光伏发电规模,使用新兴技术提升平稳性。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循环使用资源,有效处理废弃物,比如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完善的企业间资源共享体系,最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人才技术支撑
人才培养引进是处理短缺问题的主要手段。拟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设置专项资金,提供科研经费、住房经费等优惠,比如为生态保护等领域高端人才提供安家费与科研启动资金,为他们子女解决教育问题。加大和高校、科研机构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创建人才培养基地,比如和青海大学等合作,开设有关专业课程培养急需人才。激励企业和高校等结合培养,借助实习实训强化人才实践技能。技术合作创新是提高生态经济水平的主要手段。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创新,比如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开发储能等技术,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光伏发电企业和科研部门合作开发储能技术处理间接性问题。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设置专项资金支持研发项目,安装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励创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论
基于党建引领下,黄南州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党建渗透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从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来看,开展三江源生态保护等重点工程,优化生态系统,提升可靠性和平稳性。绿色产业体系建立成果明显,特色农牧业为绿色有机高效改变,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变成经济增长的新手段,促进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同时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不断强化,构建完善的制度,加法执法力度,促进创新,为生态保护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德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坚持“党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J]. 党建 ,2024,(08):60-61.
[2] 杜英玮 , 于浚湜 . 乡村振兴战略下党建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 [J]. 活力 ,2023,41(17):181-183.
[3] 邵媛 , 郭文龙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黄南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J]. 商场现代化 ,2023,(17):62-64.
[4] 马雨晓 . 黄南州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J]. 青藏高原论坛 ,2023,11(01):52-60.
周冬梅 女,1983.11,撒拉族,本科,高级讲师,区域经济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