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思政背景下软件测试类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作者

王玮慧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与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软件人才。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1. 职业道德与规范:在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教学过程中,强调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例如,在讲解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时,引入因软件质量问题导致的重大事故案例,如某些金融软件的漏洞引发客户资金损失,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软件质量关乎公众利益,测试人员必须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遵守行业规范,确保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创新精神与科学思维:通过介绍软件测试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探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在讲解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时,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设计出全面、高效的测试用例。

3.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通常需要多个团队协同工作,包括开发团队、测试团队、质量保障团队等。在课程项目实践中,设置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软件测试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社会责任与爱国情怀:结合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竞争形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爱国情怀。讲述我国在软件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如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的研发与应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分析我国软件行业在某些领域面临的挑战,如高端软件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激发学生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1. 融入思政案例:在课程教材和教学课件中精心挑选和编写思政案例,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软件质量标准时,引入我国参与国际软件质量标准制定的案例,展示我国在国际软件领域话语权的逐步提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

2. 调整教学章节顺序:根据思政教育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部分教学章节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将软件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的内容提前,让学生在课程初期就建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后续的小组项目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将软件行业的职业道德与规范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知识点的讲解,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提出具有思政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实际软件项目为驱动,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软件测试任务,还要注重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质量控制。

3. 角色扮演教学法:设置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软件开发者、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用户等不同角色,模拟软件项目的开发和测试过程。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职责和使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模拟用户对软件产品的期望和需求,培养学生的用户思维和服务意识。

(四)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 增加思政考核指标: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加思政考核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指标包括:是否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和决策、是否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是否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保证质量、是否遵守软件测试行业规范等。

2. 多元化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增加课堂表现评价、小组项目评价、个人反思报告评价等。课堂表现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问答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表达;小组项目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协作能力和项目成果的质量;个人反思报告评价要求学生撰写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改进方向

(一)深化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

进一步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从软件行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寻找更多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思政素材,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使思政教育真正深入人心。例如,在讲解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时,可以介绍我国自主研发测试工具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在讲述软件质量文化时,可以探讨软件企业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质量文化来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培训与能力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和研讨活动,邀请思政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建立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相学习。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例如,在团队协作评价中,可以制定具体的评价量表,从任务分配、沟通协调、问题解决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长期跟踪评价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论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思政教育成果。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软件行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资助:课程思政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