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
钱诠赜
苏州工业园区星慧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前言: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组织幼儿参与实践性、社交性、趣味性强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嬉戏玩耍中实现身心发展尤为关键。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有效开展户外运动区域活动需要以打造良好环境和科学组织实施区域活动为重点。实践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应从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提高幼儿环境适应力与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做好活动要素统筹,优化活动准备与实施。为提高实践工作效能,做好户外运动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准备阶段的实践要点
户外运动离不开场地,而场地的划分对于推进幼儿户外运动游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良好的活动组织环境,可以为高质量开展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提供根本保证。所以,幼儿园教师应当合理规划活动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深化户外活动环境改造为目标实现户外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做好高效教育准备。这一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要以保证合理布局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划分活动区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场地空间,为幼儿户外运动创造良好条件。该阶段,应当设置专门的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场地,采用具有缓冲效果的地面材料避免幼儿受伤。为提高分区效果,可将户外活动场地划分成跳跃、攀爬、奔跑、步行等多个功能区,引入滑梯、秋千、攀爬绳网、平衡木等设施。实践中,幼儿园需要设置固定综合性器材与设施,还要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运动时,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做好活动材料的针对性投放。为避免幼儿失去新鲜感,教师还要定期调整、更换活动材料。
二、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实施阶段的实践要点
在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保持活动内容丰富创新,提高活动形式新颖性与吸引力十分关键。幼儿园教师需要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提高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区域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开展实践。在活动实施环节,教师应当关注的实践要点如下:
(一)组织幼儿深度参与实践
事实上,绝大部分幼儿都对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有着极高热情。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趣味性活动之一,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可帮助幼儿将运动与学习融为一体,能够让幼儿在获得运动快乐的基础上,实现能力发展。实践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深度参与活动实践,激发幼儿的运动情趣和动机,让幼儿在户外运动区域完成个性化锻炼和成长。为此,教师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为幼儿创造多样性运动体验。不仅如此,幼儿园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在开展特色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材料与游戏伙伴,为幼儿深层次参与实践做好准备。
以某幼儿园组织的“趣味玩竹”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为例。为激发幼儿的实践兴趣,教师以打造趣味情景的方式增强幼儿的体验代入感。实践中,将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体验融入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借助绘本、动画情节或实践经验思考、解决现实问题,推进游戏进程。“趣味玩竹”活动中,幼儿园教师组织本班幼儿以竹子为原材料进行多样化游戏,充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引导幼儿参与“竹子跑跑乐”“竹子隧道”“竹子创意搭建”“竹子投篮”“竹筒路排列”等游戏,鼓励幼儿以自主游戏以及合作游戏的方式参与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活动进度,向幼儿投放竹竿、竹筒、竹片、竹圈等材料。比如,在“竹子跑跑乐”游戏中,投放竹圈;在“竹子投篮”游戏中投放竹筒和篮球;在“竹子路排列”中投放竹筒和雨鞋。在活动开展期间,幼儿园教师扮演观察者和引导者角色,幼儿作为亲历者深度参与活动实践,可以发展自身的运动技能和创新能力,也能在实践中逐步锻炼子森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情绪调控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二)引导家长共同参与活动
对幼儿园教师而言,在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家长深度参与,以亲子互动为抓手提高活动实效同样是实践工作重点。该阶段,教师要强调亲子互动游戏的合理设计与科学组织,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打造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实践能力的亲子运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有所成长。以某幼儿园举办的“亲子运动嘉年华”活动为例,这一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以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为活动场所,设置多个亲子运动项目助力幼儿成长。活动期间,教师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限时运娃”游戏,向家长投放扁担、背篓、担架等方式材料,要求家长自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将幼儿运送到固定地点。还可以组织幼儿与家长进行“两人三足”“亲子接力”“亲子拔河”等游戏,培养幼儿与家长的默契,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运动竞争能力。实践中,教师还向家长和幼儿投放彩纸、塑料瓶、旧羽毛球、木棍、绳子、水、沙子等材料,组织幼儿与家长合作进行手工制作,对幼儿的环保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三)记录总结活动开展过程
前文提到,在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开展环节,幼儿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的角色。事实上,教师不仅需要对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全面记录分析,还要依托精准评价和总结反思,为优化后续活动设计、实施提供支持。户外运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宜的观察工具,如观察表、摄像机、录音笔等,以便全面、详细地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2]。在记录幼儿行为信息后,教师需要做好针对性分析,透过行为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结合幼儿个体差异性制定个性化引导、回应策略,依托定期回顾、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户外运动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开展质量深刻影响幼儿发展。提高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水平,可为幼儿身心健康发育提供有力支持。在设计实施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时,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场地与设施配置,并且结合幼儿的共性特征以及个体差异性,做好活动内容、形式、方法选择,着力提高活动吸引力和实践性,为幼儿创造“做中学”的成长机会。实践中,幼儿园教师也需要践行因地制宜以及家园共育原则,为提高活动的育人实效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中仪 . 彰显游戏精神,妙增运动趣味——浅谈有效开展幼儿户外运动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3,(03):147-149.
[2] 王雅瑜 . 户外运动区游戏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的实践探究——以中班体育区域“趣味玩竹”为例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09):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