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路径

作者

黄博

泸州市江阳区兴泸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沉淀的精神财富,企业通过提炼经营哲学、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员工提供精神寄托与行动指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百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廓清思想迷雾、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职业道德等方面作用独特。在社会思潮复杂的当下,思想政治工作能帮助员工平衡个人价值与企业目标、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为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探索二者的有效融合,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融合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以价值融合构筑竞争优势

同质化竞争中,文化软实力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支点。通过二者融合,能形成独特精神内核与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这种融合既将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又以思政培育的系统思维提升战略响应能力,使精神层面的价值共识转化为市场竞争中的实践优势。

(二)以价值整合凝聚组织合力

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员工思想离散性对组织认同构成挑战。二者融合可以将党的先进理论作为内核、企业愿景作为载体,构建具有引领力的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员工认知个体与企业的共生关系,强化“共同体”意识,将思想共识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组织凝聚力。

(三)以双维培育提升队伍效能

新时代企业对员工提出“价值信念 + 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要求。二者融合可以构建“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双维体系:思政工作通过意识形态教育筑牢思想根基,企业文化的学习创新基因激发自我提升内驱力,实现精神塑造与技能提升的协同增效。

(四)以机制创新构建和谐生态

企业规模扩张与员工结构多元化加剧劳动关系复杂性。二者融合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构建兼具制度刚性与人文温度的治理体系,通过矛盾化解机制与关怀载体具象化思政理念,减少内耗,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和谐环境支撑。

二、新形势下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路径

(一)实施人本管理,构建价值共生的激励体系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范式,其本质在于将人的发展置于企业战略的优先位置。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中,需以“价值共生”为核心理念,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关怀机制,实现个体价值与组织目标的辩证统一。从理论维度看,这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管理的思维局限,将思政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与企业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相结合,构建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组织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只有充分激发人的主体性,才能释放组织的最大活力。在激励机制设计上,应超越单一物质维度,形成精神激励与物质回报相辅相成的体系,通过价值认同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让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推动企业发展,使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形成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

(二)创新教育载体,构建多维协同的育人格局

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性取决于传播方式与时代特征的契合度。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需遵循“媒介融合”理论逻辑,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理论实践贯通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从传播学视角看,要把握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互动性特征,将思政教育的理论内核转化为符合新媒体语境的文化符号,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有机统一。这一过程中,需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为轴心,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理论武装—文化浸润—实践养成”的闭环育人机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微观场景中的具象化表达,彰显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三)强化战略协同,推动文化理念与经营实践的辩证统一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战略的精神投射,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战略实施提供价值坐标。二者的深度融合需遵循“战略—文化—思政”三位一体的逻辑框架,实现精神理念向物质实践的转化。从管理学视角看,这要求企业将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纳入战略管理体系,通过顶层设计确保价值理念与经营实践的一致性。就像企业在制定市场拓展战略时,要将“诚信经营”的文化理念和“服务社会”的思政要求融入其中,使战略实施过程成为文化传播和价值塑造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把握“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关系,将先进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原则,使思政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治理效能。

(四)塑造典型示范,发挥价值引领的辐射效应

典型示范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在二者融合过程中,需以“榜样教育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发现—培育—传播—转化”的典型培育体系。从价值论维度看,先进典型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载体,其示范效应本质上是价值共识的形成过程。这要求企业超越简单的事迹宣传,深入挖掘典型案例背后的精神内核,比如不仅宣传先进员工的工作业绩,更要提炼其身上体现的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叙事建构实现价值理念的情感共鸣,使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可感知、可效仿的行为准则,在“个体示范—群体效仿—组织认同”的传导中,让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价值观。同时,要建立长效的典型培育机制,使典型示范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不断强化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共同体。

三、结语

综上,在经济变革与激烈竞争中,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文化力与思想力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的具象呈现,既是可持续发展的隐性基础,也是思政工作落地的重要载体。二者融合构建的“价值共识—行为协同—发展赋能”闭环,能凝聚员工价值认同、转化个体成长势能,为企业应对复杂挑战提供深层精神支撑。这既是企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锻造组织韧性、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共生跃迁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 周雪霞,大数据时代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 [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23(01):49-53.

[2] 李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途径[J].活力,2021(23):151-152.

[2] 刘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分析 [J].中外企业文化,2021(1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