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生“四史”素养与师德师风的内在关联及协同提升策略
罗婷婷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储备力量,其素养和品德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四史” 素养与师德师风是师范生培养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深入探究二者的内在关联,并提出协同提升策略,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师范生“四史”素养与师德师风的内涵
(一)“四史” 素养的内涵
“四史” 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新时代师范生的 “四史” 素养,指的是师范生对这四部历史的认知、理解、感悟和运用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线的掌握,更涵盖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的能力,以及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素养。
(二)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作风的总称。对于新时代师范生而言,师德师风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方面。它是师范生在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衡量其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标准。
二、新时代师范生“四史”素养与师德师风的内在关联
(一)“四史” 素养是师德师风形成的历史根基
“四史” 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师范生通过学习 “四史”,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师德师风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历史根基。例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师范生可以了解到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感染和激励师范生,培养其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师德。
(二)师德师风是 “四史” 素养的实践体现
“四史” 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师德师风作为师范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正是 “四史” 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一名具备良好 “四史” 素养的师范生,会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践行 “四史” 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同时,通过践行师德师风,师范生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 “四史” 的理解和认识,巩固和提升自己的 “四史” 素养。
(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四史”素养的提升能够为师德师风的形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使师范生在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又能够促使师范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四史”,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 “四史” 素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他们成为一名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教师。
三、新时代师范生“四史”素养与师德师风协同提升的新观点
(一)构建 “四史” 与师德师风融合的 “双螺旋” 培养模式
“双螺旋” 培养模式借鉴生物学中 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将 “四史” 素养培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视为两条相互缠绕、相互作用的链条。其中一条链条以 “四史” 教育为核心,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为师范生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和价值认同;另一条链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通过案例教学、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师范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两条链条在培养过程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例如,在 “四史” 课程学习中,融入师德师风案例分析,让师范生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感悟师德的重要性;在师德师风实践活动中,结合 “四史” 背景,让师范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为师范生 “四史” 素养与师德师风的协同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可以实时收集师范生在学习、实践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如 “四史” 学习时长、学习成绩、师德师风表现等。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师范生在 “四史”素养和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改进方案。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评估协同提升策略的实施效果,为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分析师范生在在线“四史” 学习平台上的互动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收集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数据,评估其师德师风水平,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四、新时代师范生“四史”素养与师德师风协同提升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学科课程体系,融合 “四史” 与师德师风教育
在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中,将“四史”课程与师德师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在“四史”课程中,增加师德师风相关内容的教学,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强调其中所体现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在师德师风课程中,以“四史”为背景,通过历史案例来阐释师德师风的内涵和重要性。同时,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四史’与教师职业道德”,让师范生从多个角度理解 “四史” 与师德师风的关系。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师范生学习参与热情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在“四史”教学中,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师范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汲取师德师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师德师风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让师范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道德困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组织师范生到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 “四史”的魅力,增强对师德师风的认同感。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素养与师德内化养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促进“四史”素养与师德师风内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范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他们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教育实习中,让师范生将所学的“四史”知识和师德师风规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品德;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让师范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自己的“四史”素养和师德师风。
五、结语
新时代师范生“四史”素养与师德师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通过构建“双螺旋”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等新观点,以及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发挥榜样作用等具体策略,可以实现二者的协同提升,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四史” 素养和高尚师德师风的优秀师范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炳林。论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 [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4):5-13+159.
[2] 檀传宝。师德新论 —— 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 李斌。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J]. 思想教育研究,2020 (08):85-89.
[4] 高德胜。师德建设的核心与路径 [J]. 教育研究,2019,40 (02):103-110.
[5] 张雷声。论“四史”教育的理论逻辑 [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 (02):5-13.
[6] 刘铁芳。师德建设的文化路径 [J]. 高等教育研究,2018,39(09):68-74.
课题项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JSD23-7)
作者简介:罗婷婷(1989-),女,汉族,四川广安人,思想政治辅导员,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