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视域下铁人精神赋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爱党爱国情怀培育

作者

滕爱杰

哈尔滨石油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一、前言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征程中,“铁人精神”如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穿越时光隧道,以其“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赤诚、“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以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智慧,持续为时代注入澎湃动力。与此同时,英语教育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语言桥梁,肩负着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人才的重任。在价值多元碰撞的当下,将铁人精神所蕴含的深沉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与顽强奋斗品格,有机融入英语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筑牢爱党爱国根基,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这不仅是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路径,更是新时代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铁人精神的核心价值

铁人精神诞生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艰难起步期,其核心价值在时代淬炼中愈发璀璨。

(一)“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赤诚

这是铁人精神最深沉、最根本的内核。面对国家石油匮乏的困境,王进喜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其行动源于对新生共和国刻骨铭心的热爱和“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强烈使命感。这种情怀超越了个体生存需求,升华为对民族复兴伟业的自觉担当。

(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哲学

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技术装备,铁人队伍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无畏的拼搏精神。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障开钻,都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及在实践中激发智慧、创造奇迹的能力。

(三)“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境界

铁人王进喜一生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这种奉献精神是凝聚团队力量、克服艰难险阻、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

铁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导向与“爱党爱国”的时代要求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它生动诠释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价值真谛,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价值航标。

三、英语教育:价值塑造的时代挑战与内在需求

英语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在价值引导方面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文化输入中的价值碰撞与潜在风险

英语作为主要载体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大量涌入课堂。缺乏有效引导和批判性审视,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文化认同模糊、价值判断失衡,甚至对本民族文化自信产生动摇。

(二)工具理性至上倾向的隐忧

过度聚焦语言技能,忽视或弱化英语作为人文素养载体的思想性、教育性功能。这易导致学习动机功利化,缺乏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的深层动力和情感认同,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爱党爱国”情怀融入的“两张皮”现象

部分英语教学未能找到语言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点。相关教育内容生硬、方式单一,未能有效触及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共鸣,导致价值引导浮于表面、效果不佳。

(四)全球胜任力培养中的立场缺位

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的同时,未能同步强化学生的国家立场、民族认同和制度自信。导致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国际舆论时,缺乏基于深厚家国情怀的批判性思维和坚定立场,难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

因此,英语教育亟需一场深刻的“价值转向”。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成为塑造灵魂、筑牢信仰、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铁人精神,正是实现这一转向的强大精神资源和价值引领灯塔。

四、铁人精神赋能英语教育:爱党爱国情怀的深度涵育路径

将铁人精神的核心价值融入英语教育的肌理,需要系统性、创新性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内容思政化

深挖语言材料中的精神矿藏,系统梳理教材及拓展材料,围绕“奋斗”、“责”、“创新”、“奉献”、“家国情怀”等与铁人精神高度契合的主题单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选或创编蕴含铁人精神元素的英语阅读文本、视听材料、真实语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奋斗、责任、爱国等价值取向,进行中西方相关价值观的对比讨论。结合铁人精神,系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准确、生动、地道的英语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新中国建设史、改革开放成就、脱贫攻坚伟业、新时代的追梦故事。学习相关核心概念、历史事件、典型人物的英文表述,理解其深层含义和精神价值。

(二)教学方法情境化

激活体验式学习,创设基于铁人精神或当代中国奋斗者事迹的英语情境。例如,模拟国际青年论坛,学生扮演中国青年代表,用英语阐述“铁人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或“中国科技工作者如何攻坚克难”;围绕“如何理解‘为国分忧’”进行英语辩论。设计驱动性问题,如“How Can Iron Man Spirit Inspire Usto Address Global Challenges?”学生分组研究、访谈、制作英文宣传册 / 短视频 /演讲,展示铁人精神与当代青年责任、全球议题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深化对精神内涵的理解,并锻炼用英语传播中国价值的实践能力。利用VR/AR 技术,开发或引入大庆油田会战等历史场景的英语虚拟体验;利用在线平台建立“铁人精神与全球青年”英语讨论社区;鼓励学生创作反映铁人精神或当代中国奋斗故事的英文数字作品。

(三)实践育人社会化

知行合一的行动锤炼。组织学生带着英语任务参与社会实践。例如,走访当地老工业基地、模范企业、乡村振兴示范点,用英语记录和采访,撰写英文调研报告或制作英文展示,体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时代传承。鼓励学生在国际赛事、会议、文化交流等志愿服务中,运用英语主动介绍中国发展成就及其背后的精神动力。在出国交流学习时,引导他们成为自觉的文化使者,用英语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将“为国争光”落实在细微处。

五、结语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其内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铁人精神,这一源自艰苦创业年代却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为身处全球化浪潮中的英语教育注入了强大的价值定力与精神动能。将铁人精神的精髓有机融入英语教育的血脉,让青年一代在学习世界语言的同时,深刻理解并自觉传承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民族脊梁之魂,以坚定的爱党爱国之心、过硬的专业本领、开阔的国际视野,向世界自信讲述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这既是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与升华,更是英语教育回应时代之问、培养堪当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2.

[2] 孙有中 . 外语课程中的跨文化能力与国家意识培养 [J]. 中国外语 ,2019(4).

[3] 张威 . 课程思政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J]. 外语界 ,2021(2).

[4]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读本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19.

[5] 教育部 .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Z]. 2020-05-28.

作者简介:滕爱杰(1981-)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本论文为铁人素养工程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