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音乐艺术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及其表现形式

作者

付佳文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第三初级中学 湖北武汉 430074

   

引言

作为通过有声的声音表现无声的情绪和丰富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艺术中的美学因素又是音乐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艺术作品中的美学因素和美学表现方式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充分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对音乐艺术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指导我们对音乐艺术作品进行创作、表演、欣赏,推动音乐艺术作品的推陈出新。

一、音乐艺术作品中的核心美学元素

1. 旋律​

旋律是音乐中最具有表情性的一组音,是由不同高低、长短等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一条曲调,牵引着听众的情绪。贝多芬《欢乐颂》,旋律简单易记、朗朗上口,跳进和级进为主,旋律线条呈平稳上行,有一种朝气蓬勃向上的力量,仿佛呼唤人们快乐一般。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旋律线缓缓下行,悲凉的情绪,每个音都仿佛是主人公的伤心,让听众感受到无尽的哀伤。不同的旋律走向、不同的节奏和音程,构成音乐的美学特征,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情绪。

2. 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由各种长短、强弱不同的节奏型组成,节奏赋予音乐以勃勃生机。非洲鼓乐里的节奏尤为重要,多变的节奏型交叉错落,强弱对比,极富律动感,能够引起人们身体的本能,情不自禁的随着节奏舞动,具有原始、热烈的生命力。而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里的节奏规整、严谨、节奏型在各声部互相配合,织出精密的复调织体,表现出一种理性的、肃静的审美,节奏的张弛、强弱控制着音乐情绪,快节奏让人紧张、激动,慢节奏让人平静、深沉。

3. 和声​

和声是指不同音同时发声在同一时间内结合的音响总和,它丰富了音乐的色彩,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莫扎特《弦乐小夜曲》中的和声纯净,由三和弦构成,声部之间和声平稳,音乐听起来优雅、温馨、舒适。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和声丰满,大量使用不协和和弦,如七和弦、九和弦,和声的紧张和解决推动了剧情的发生,传达着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激情。和声的协和与不协和、明亮与暗淡的变换,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情感。

4. 音色​

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声的发音特色,如同音乐的“色调”,可以形成音乐的特色。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小提琴旋律线条如泣如诉、动情如歌,表现了小提琴细腻的特点;小号音色辉煌、明亮,柴可夫斯基《1812 序曲》中的小号冲锋号角,铿锵有力、充满激情、让人有身处紧张激烈的战场感,不同的音色组合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5. 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是音乐的音组织,它是决定音乐基本色彩和表情色彩的重要因素,大调通常给人以光明、明朗、积极向上的感觉,如《欢乐颂》采用大调式,乐观的;小调常具有忧郁伤感和淡色,如肖邦的《降E 大调夜曲》,小调式,静谧、忧伤的调式调性,调式调性的改变也会让音乐产生移情的效果。

二、美学元素的表现形式

1. 不同体裁中的表现

(1)交响乐

交响乐具有宏大性,交响乐通常有几个乐章,其中能够包含多种美学元素,拥有复杂的情绪、宏大的场景。贝多芬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有时高亢激昂,有时温柔抒情,有时庄严进行,有时欢快舞动,其和声丰满浑厚,协和与不协和并置,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交响的美学呈现方式为整体性或宏大性,交响乐将多种美学元素综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整体性震撼力的音乐整体,给人以极强的听觉刺激和感染力。

(2)钢琴曲

钢琴曲是一种精致的表达,钢琴的音域比较宽广,能同时演奏出多个声部,为美感的表达提供充足的空间。肖邦的《马祖卡舞曲》,曲式为波兰民间风格音乐,优美动听;速度为玛祖卡舞曲式,轻快欢活;和声则简单轻快,不同的和弦交替使得音乐情绪更加丰富。钢琴曲的美感在于它的细节,通过手指触键的力度、速度的变换等能准确表达音乐情绪,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3)歌曲

歌曲是词与曲的总和,歌曲美学的形态更注重的是根据歌词内容结合旋律来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等。《义勇军进行曲》,曲调铿锵有力,步伐铿锵坚定,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慷慨激昂的情绪相呼应,体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不屈不挠争取自由的精神。歌的美学形态注重的是歌唱性、叙事性,通过旋律、节奏、人声演唱等将歌词内容表达出来,容易引起共鸣。

2. 不同演奏方式中的表现

(1)独奏

独奏,即一件乐器单独演奏,是这件乐器音色和演奏技术的充分展现,突出的是一个点上的美学表现手段。小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以高超的技法将小提琴的音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而悠扬委婉,时而激昂急促,将一个孤独的流浪者的情感完全表现出来。独奏的美学表现手法是突出个性、技巧性,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在一个点上感受一件乐器的魅力。

(2)合奏​

合奏是多件乐器同时并进,音乐音响音色与音乐旋律、节奏等美学元素相互配合交融所产生的多音域综合音乐音响效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小提琴、大提琴、黑管等不同乐器共同配合演奏,音乐旋律相互配合,节奏一致合拍,配器中,音乐音响和声丰满和谐,表现了维也纳森林祥和的美景。合奏的音乐美学形式就是和谐的美,多件乐器各具乐席,相互配合,有机组合形成音乐音响整体的群体艺术之美。

三、结语

通过了解音乐艺术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和审美因素体现方式,有助于了解音乐的真正本质和意义,提高音乐欣赏和创作的水平。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或许会变得更加多元与创新,但不变的是其对人类情感的捕捉与表达。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要对音乐艺术作品审美因素和审美因素体现方式进行更深入的全面研究,为音乐艺术发展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颖轩. 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方法研究[J]. 大观: 论坛,2023(7):39-41.

[2] 李琪 . 音乐美学角度下的音乐艺术形式探讨 [J]. 东京文学 ,2021(2):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