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策略探究

作者

王伟华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1

一、搭建在线教学新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方法

搭建在线教学新平台,是推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从国内多所高校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来看,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被动接受知识,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灵活性不高。对此,应由高校牵头,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一个专业化的对外汉语在线教学平台,涵盖“课前导学”“资料查询”“在线课堂”“作业提交”“评价反馈”等模块,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同时,各模块功能进一步细化,将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的知识分类整合,例如,把“在线课堂”规整为“语音”“语法”“阅读”“写作”“综合应用”等小模块,学生根据个人需要点击开始学习[1]。亦或在教师的协助下,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布置层次化课堂作业,指明学习重点,提高学生汉语综合能力;在线教学平台使教学方法变得多元,为线上教学法提供应用的平台。在直播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直观展示学习内容,标注重难点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学效率较高,录播教学法则能方便基础不佳或一般的学生二次回顾旧知识,在反复聆听中将知识“学精”“学透”。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新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与练习题,学生及时完成、在线提交,教师借助智能化手段快速批改得出成绩,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形式

多媒体教学资源涵盖图片、音视频等类型的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将原本二维、文字类知识变得三维、动态,提高知识的直观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四”与“十”的语音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语音动画课件,在图文并茂的资源帮助下展示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搭配教师示范教学,提示学生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区别,或者用动态图展示发音时的舌头位置,使学生准确掌握“四”与“十”发音的差异;又如,在词汇语法教学中,教师发现许多学生无法准确区分“把”字句与“被”字句,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类情境,从情境中总结公式,将把字句归纳为“主动者 +- 把 + 被动者 + 动作成分”,将被字句归纳为“被动者 + 被 + 主动者 + 动作成分”,并确定成分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内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各地区文化景点及经典文学作品等,并选择某个话题展开探讨,组织“文化辩论会”,锻炼学生汉语表达能力,使其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三、建立社交媒体互动群,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对外汉语学习需要大量的对话练习,师生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在新媒体视域下,师生之间可以建立社交媒体互动群,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突破师生交流的局限。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使用微信、QQ 等定时发布上课通知、学习资料,在群公告中提示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时,可以在互动群中寻求教师、学生的帮助,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设计拓展类项目,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讨论,做出项目总结。例如,教师在互动群里发布“我最喜欢的中国美食”话题供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说出地方菜系的代表菜,以及在街头尝过的特色小吃,用课上所学的知识表达个人看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在讨论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举多得。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互动群也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载体,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动态中了解其心理状况、生活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需求,表扬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疏导学生,进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在师生沟通互动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四、组织线上活动与竞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原本单一的线下活动拓展至线上活动,开展多元化的活动与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人能力的开放式平台,教学效果较好。例如,可组织一场线上汉语演讲比赛,根据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分为基础组、提升组、拓展组,并按照“节日”“生活”“古诗词”等关键词设计演讲主题,学生结合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所看所思所想,灵活组织语言,构思演讲内容 [2]。评委分为专业教师与留学生代表两个部分,双方共同就演讲者的表现给出宝贵意见,在征得参赛学生同意的情况下,赛后将优秀演讲者的演讲视频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或高校官方短视频账号,全方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又如,组织一场书法比赛,学生从《唐诗三百首》《诗经》《楚辞》等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古文段落,完成一幅汉字书写作品。学生将作品拍照后上传至相应平台,评委线上评阅,选出同时具备书写规范性、美观度的书法作品,并设置一、二、三等奖,表扬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培养学生汉语学习自信,也为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拓展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学生汉语学习质量。

五、融入跨文化交流元素,增强学生文化理解

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态势下,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打造“全民学中文”的局面。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师加强教学调研,开设跨文化交际线上课程,并在平台中上传有关“各国文化差异”“国际礼仪”等视频资料,讲解西方与中国对“龙”“红色”的理解差异,或者开展讲座,邀请外教担任讲座讲师,帮助学生梳理文化差异知识,以免学生在后续跨文化交流中出现因误会造成的矛盾冲突。对于部分汉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关注中国社会动态、观看社会新闻、了解文化热点,或者观看经典电影与文化类纪录片,利用配音 App 为影视剧中的人物配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3]。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课堂教学中,灵活设计导入语、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客观的评语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将新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师应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优化改革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眼球,创新教学方法与师生交流方式,在线上教学平台与社交媒体互动群中了解学生学习信息,在主题类线上活动与竞赛中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宏帆 . 高校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化教学路径探究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4,(02):115-117.

[2] 李谷乔 . 探索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径刍议——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37(12):80-83. .

[3] 刘雅丽 .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讨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7(17):198-199.

作者简介:王伟华(1980.3),女,汉, 陕西省西安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法语教学、法国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中文教学

基金:校级基金“国际中文教师全球胜任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国际中文教师为例”项目编号:ZC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