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论豫剧《扈家庄》扈三娘的艺术形象塑造

作者

魏欢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

《扈家庄》作为豫剧经典武戏剧目,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情节,在戏曲舞台上具有广泛影响。豫剧《扈家庄》对这一角色进行了创新性塑造,不仅突出了其武艺高强的英雄本色,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和丰富的表演手段,展现了角色作为年轻女性特有的“骄娇二气”。这种塑造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审美特征,又注入了现代人文关怀,使角色更具艺术感染力和时代价值。

一、扈三娘角色的历史渊源与戏剧改编

扈三娘这一角色最早可追溯至《水浒传》的文学创作。在原著中,她是扈家庄庄主扈太公的女儿,绰号“一丈青”。小说中的扈三娘形象相对单薄,虽武艺高强却沉默寡言,被宋江许配给矮脚虎王英后,更成为衬托男性角色的工具性人物。这种形象塑造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认知,也引发了后世对《水浒传》女性观的诸多批评。豫剧《扈家庄》在继承传统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对扈三娘形象进行了创造性改编。与其他剧种相比,豫剧版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创新:其一,强化了扈三娘的性格复杂性。豫剧演员通过深入挖掘角色心理,创造了“骄娇二气”这一核心性格特征。其二,突出了扈三娘与王英的戏剧性反差。豫剧通过夸张的表演手法,强化了“一丈青”高大英武与“矮脚虎”矮小滑稽的形体对比,以及前者武艺高超与后者自不量力的性格反差。其三,创新了表演方法。豫剧版扈三娘采用刀马旦与武旦“两门抱”的表演方式,既要求“刀马旦重工架,结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进行表演”,又需要“武旦突出表演的技术技巧性”。

从主题表达来看,豫剧版扈三娘超越了简单的英雄塑造,隐含着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反思。剧中她不仅武艺超群,而且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敢于挑战男性权威。这种形象塑造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水浒传》原著中的性别观念,赋予了古老故事新的时代内涵。

二、扈三娘的性格塑造与精神内核

(一)“骄娇二气”的双重性格刻画

豫剧《扈家庄》中的扈三娘最显著的性格特征是“骄娇二气”的完美融合,这一创造性的性格塑造使角色超越了传统戏曲中女将形象的单一维度。所谓“骄气”,体现在她面对梁山好汉时的自信与傲然。“娇气”则表现在她作为年轻女性特有的任性与娇嗔。扈三娘性格中的“骄娇二气”并非静态并存,而是随着剧情发展动态变化。在与王英交战的初始阶段,“骄气”占据主导,她游刃有余地戏弄对手;当战斗进入白热化,“娇气”逐渐显现,她对王英的轻蔑态度感到愤懑;最终生擒王英时,两种气质完美融合,既展现出胜利者的骄傲,又流露出少女的得意。这种性格层次的渐进揭示,体现了豫剧角色塑造的高度艺术性。

(二)女性英雄的复杂心理世界

与传统水浒戏不同,豫剧《扈家庄》深入开掘了扈三娘丰富的内心世界,赋予这一女性英雄更为复杂的心理维度。首先,剧作表现了她对家族荣誉的强烈维护。其次,豫剧版刻画了扈三娘对自身价值的清醒认知。豫剧通过细节表现了扈三娘作为年轻女性在英雄外壳下的情感悸动。生擒王英后,她并非一味凶狠,而是在威严中偶尔流露出少女的好奇与顽皮,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通过眼神流转、语气停顿等细腻表演得以传达。这种心理刻画使角色既有英雄气概,又具人性温度,更容易引起当代观众共鸣。

(三)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女性意识

扈三娘形象塑造的深层意义在于其对传统女性意识的突破与现代性别观念的融入。豫剧《扈家庄》通过对原有情节的重新诠释,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这种叙事模式。首先,剧作强化了扈三娘的自主意识。与传统版本被动接受命运不同,豫剧版扈三娘始终是自身命运的主宰者,无论是迎战梁山好汉还是戏弄王英,都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其次,豫剧通过扈三娘与王英的互动,隐含了对传统性别权力的解构。剧中扈三娘不仅在武艺上碾压王英,在气势和智慧上也完全占据上风,这种性别权力的倒置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豫剧对扈三娘女性意识的表达并非通过直白的说教,而是巧妙地融入角色言行和戏剧冲突。她既不是现代女权主义的传声筒,也不是传统男权观念的简单附庸,而是在戏曲美学框架内自然呈现的复杂女性形象。这种艺术处理既尊重了传统戏曲的审美规律,又实现了观念的现代表达,体现了豫剧艺术“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

三、扈三娘的表演艺术分析

(一)“两门抱”的行当融合与表演技法

豫剧中扈三娘的舞台表演最具特色的是刀马旦与武旦“两门抱”的行当融合艺术。这两种行当虽然都表现女性武打角色,但各有侧重:“刀马旦重工架,结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进行表演;武旦突出表演的技术技巧性”。豫剧演员需同时掌握这两种表演方法,才能完整塑造扈三娘这一复杂角色。

在形体动作上,刀马旦要求演员注重“工架”——即姿势的优美与气势的饱满。扈三娘作为将门之女,出场亮相时“玉面戎装、英姿飒爽”,需保持上身挺拔、气宇轩昂的姿态。演员通过“子午相”(身体与面部呈一定角度)的站姿、稳健的台步以及富有张力的手势,展现角色高贵身份与傲人气质。同时,刀马旦表演还讲究“脆、帅、漂、溜”四个字——动作干净利落(脆)、潇洒大方(帅)、轻盈优美(漂)、流畅自然(溜),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扈三娘外在形象的美学基础。

武旦表演则更强调技术技巧的展示。豫剧《扈家庄》为扈三娘设计了丰富的武打场面,包括“把子功”(兵器对打)、“出手”(抛接兵器)等高难度动作。这些技巧不仅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在快速运动中保持表情的从容与姿态的优美,体现“武戏文唱”的艺术境界。

(二)唱腔设计与音乐形象塑造

扈三娘的音乐形象主要通过豫剧唱腔塑造,其唱段设计充分体现了豫剧激昂高亢又婉转动人的声腔特色。在“登台点将”这一核心唱段中,唱腔采用豫剧典型的 [ 二八板 ],节奏明快,旋律跳跃,配合铿锵有力的锣鼓点,生动表现了扈三娘调兵遣将的英武气概。

与王英对质时的唱段则更显音乐设计的匠心独运。此处采用 [ 流水板 ],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大,通过频繁的板式变化表现扈三娘情绪波动。当唱到“莫道女子无英豪”时,音调突然拔高,然后急速下滑,形成强烈的音响对比,形象传达出角色对性别歧视的愤懑与反击。这种唱腔处理既符合戏曲音乐的规范,又精准服务于角色情感的表达。

结语

扈三娘作为豫剧《扈家庄》的核心角色,其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集中体现了豫剧表演艺术的精髓和创新成果。本文通过系统分析表明,这一角色既根植于《水浒传》的传统故事框架,又在人物性格、表演方法和精神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形成了兼具历史深度和时代气息的舞台形象。

参考文献:.

[1] 葛倩倩 . 京剧《扈家庄》中扈三娘的表演特点 [J]. 艺海,2018(10):34-35.

[2] 张玲 . 学演《扈家庄》体会 [J]. 中国京剧,2019(02):51-53.

[3] 林永娜 . 扈三娘的真与美 [J]. 中国京剧,2022(0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