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土石坝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李生才
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西藏拉萨 850000
引言:
土石坝结构本身具有散粒体材料特性,加之长期受自然环境、工程自身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极易出现变形超标、渗流异常、边坡失稳等安全隐患,甚至引发溃坝等灾难性事故。因此,本文聚焦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方法优化及二者的协同应用,旨在通过梳理现有技术瓶颈,探索监测数据驱动的动态风险评估路径,为土石坝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
1. 水利工程中土石坝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的价值
1.1 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通过对坝体变形、渗流情况、应力应变等核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能够迅速发觉坝体裂缝、管涌、边坡失稳等早期隐患点,为工程维护提供精准依据,防止小隐患逐渐累积引发如溃坝等灾难性事故。风险评估借助系统分析手段,考虑自然环境、工程自身及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风险,基于监测数据预估潜在危险发展趋势,预先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长期监测数据还可验证工程设计合理与否及施工质量高低,呈现出坝体在洪水、地震等复杂工况下的实际响应情况,为优化运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以此保证土石坝于全生命周期中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其防洪、灌溉、供水等核心作用。
1.2 降低生命与财产损失风险
以持续监测坝体变形、渗流量等数据为手段,结合风险测评模型,可精准察觉溃坝、洪水漫顶等高危场景的潜在概率,为及早预警提供科学支撑。通过这些数据,管理方可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在危险降临前及时转移下游居住人员,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数量。
风险评估可对溃坝可能造成的农田淹没、工厂停摆、基础设施受损等经济损失予以量化,促使针对性防护措施实施,如对薄弱的坝段实施防渗加固作业、修整坝体坡度等,从根本上降低灾害出现后的重建费用,切实减少突发事故引发的大规模财产损失,为下游地区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财产的稳定筑牢坚实保障 [1]。
1.3 优化工程运维与管理效率
通过系统监测能够获得坝体变形、渗流等各项数据,结合风险评估所做的隐患等级界定,帮助管理方准确锁定高风险地段,例如:坝基的软弱区域或是防渗的薄弱段落,进而实现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合理调配,避免资源盲目投放。经过长期监测积累的数据,其分析结果可清晰揭示坝体材料劣化和结构老化规律,为制订大修与加固计划提供依据,延长工程服役时段,风险评估结果可推动运维策略动态调整。例如:根据汛期风险等级增强监测频率,在低风险阶段对巡检的周期进行优化,既保障安全又减少不必要的运维开支,赋予工程管理流程更强的针对性与高效性。
2. 加强土石坝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2.1 构建数据融合分析平台
打破数据壁垒,全面整合多源信息,包括实时监测产生的数据、静态基础数据、动态环境数据等。以西藏某水利工程为例,其在施工时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格式,并通过组建覆盖土石坝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库,从而实现数据完整连贯的要求。同时,还采用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分析模型体系: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针对历史数据实施训练,识别坝体异常状态的特征模式,达成对变形速率急剧增加、渗流量异常等险情的自动预警;配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将监测数据与坝体力学行为建立起关联,对内部结构变化进行反演,增强风险评估精准度。
此外,平台应当具备可视化展示与协同分析功能,凭借三维建模直观展示坝体状况,助力管理部门、监测团队、科研机构实时实现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共享,为决策提供动态依据,也应预留接口以适应技术升级,兼容新型监测设备的接入以及算法的优化升级,保障平台长期满足土石坝安全管理要求,切实实现从数据收集到风险预估、决策辅助的全流程智能运作 [2]。
2.2 完善管理机制与标准体系
应结合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工程实际需求,对《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水利工程风险评估导则》等核心文件作出修订并进一步细化,规定不同坝高、坝型及运行期限的土石坝在监测项目的设置要求、数据精度的合理阈值、风险评估的周期要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使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统一,促使技术应用依规实施。
在此基础上,构建常态化管理程序,督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把安全监测纳入日常运维台账中,按期提交包含数据走势分析、风险点识别的评估报告,对评估识别出的高风险隐患,采用“清单化治理措施”,规定整改责任主体、完成时限以及验收标准,形成“监测-评估-整改-复查”的闭环式管理闭环。
2.3 建立监测-评估-应急联动机制
打通监测系统与风险评估平台的数据互通通道,自动将实时收集的坝体变形、渗流量、库水位等监测数据导入评估模型,系统依据预设算法对风险等级进行动态更新,当渗流量超过阈值 10% ,触发三级预警,同步将变形速率、浸润线位置等数据传输至评估模块,即刻生成包含风险点位置及演变趋势的评估报告。
通过这一情况,设计分级响应的实施流程:若出现三级预警,系统自动安排无人机实施加密巡查,然后将检查清单推送至运维团队;当出现二级预警,开启专家磋商机制,基于评估反馈制定临时调度安排;一旦发布一级预警,直接触发应急指挥部响应,与下游乡镇联动实施疏散预案,立即调用抢险物资封堵渗漏点。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水利工程中土石坝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展开系统研究,明确了土石坝在水利工程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未来,应进一步结合多源数据融合、智能算法等前沿技术,推动土石坝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向更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为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彦军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工程技术 ,2025(2):090-093
[2] 杨静安 . 水利工程中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安全风险预警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工程技术 ,2025(2):095-098
作者简介:姓名:李生才;性别:男;出生年月:1983.09 ;籍贯:青海省海东市;民族:藏;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