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数转”赋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分析
喻建军 权贺 范超众
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601
一、政策协同驱动:构建转型制度保障体系
政策协同驱动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精准设计政策工具箱、建设产业标准体系、推进区域协同,能够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降低转型成本,提高转型效率。
1.1 政策工具箱的精准设计
政府应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精准设计政策工具箱,提供多样化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政策是激励民营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对于购置先进智能设备、建设数字化车间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设备投资补贴。某地区针对制造业民营企业,对实施智能化改造且设备投资额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按照设备投资额的 15% 给予补贴,有效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智改数转”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对符合条件的“智改数转”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比如,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进行提高,鼓励企业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对于企业购置用于“智改数转”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专项基金可以重点支持“智改数转”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等。低息贷款则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例如,某银行与政府合作推出“智改数转”专项贷款产品,利率较普通贷款低 1 - 2 个百分点,受到了民营企业的广泛欢迎。政策制定要注重前瞻性和针对性,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1.2 产业标准的体系化建设
产业标准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依据。加快产业标准的体系化建设,能够规范企业的转型行为,提高转型质量和效益。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智改数转”标准和规范。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制定平台架构、数据接口、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标准,确保不同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例如,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传输协议和安全加密标准,保障了企业在平台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业务协同。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也是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进行分级评估,引导企业明确自身的转型阶段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智改数转”工作。企业可以根据评估结果,了解自身在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和提升计划。
同时,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企业对标准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通过举办标准宣贯会、培训讲座等活动,向企业解读标准内容和实施要求。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标准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转型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转型,保障转型质量和安全。
1.3 区域协同的规模化推进
区域协同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智改数转”的规模化推进。政府应加强区域产业规划,引导民营企业在不同区域根据自身优势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充分发挥各自在科技研发、制造业基础、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产业协同合作。上海聚焦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为周边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江苏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了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浙江则依托发达的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通过区域协同,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建立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人才合作。例如,搭建区域“智改数转”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技术需求、人才招聘信息等,实现资源的快速匹配和对接。同时,开展区域间的技术交流活动,组织企业参观学习先进企业的“智改数转”经验和做法,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区域性的“智改数转”研讨会、展览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智改数转”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可以共同探讨“智改数转”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分享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展览会则可以展示先进的“智改数转”设备和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直观的参考和选择。
二、技术集成创新:打造转型核心引擎
2.1 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赋能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连接企业的设备、产品和人员,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生产线上的所有设备进行联网,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生产数据等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例如,当设备出现故障前兆时,平台能够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维修人员进行维护,避免了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停机,将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缩短了 50% 以上。
2.2 数字孪生与AI 技术的融合应用
数字孪生与 AI 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为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通过对虚拟模型的模拟和分析,提前预测物理实体的运行状态和性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AI 技术则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决策和优化控制。
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创建产品的虚拟模型,结合 AI 技术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例如,某航空航天企业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飞机发动机进行建模,通过 AI 算法对不同设计方案下的发动机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筛选出最优设计方案,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2.3 智能装备的规模化替代
智能装备的规模化替代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体现。智能装备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等特点,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民营企业应加大对智能装备的投入,逐步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例如,在电子制造行业,采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和普通机床。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完成复杂的装配、焊接、喷涂等工序,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一致性。某电子制造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后,生产效率提高了 3 倍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了 50% 。
同时,智能装备还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化生产,满足市场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通过智能装备的编程和调整,企业可以快速切换生产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缩短了产品换型时间,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例如,某服装制造企业采用智能裁剪设备和自动化缝制生产线,能够根据客户订单的个性化要求,快速调整生产参数,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
三、生态体系重构:构建转型协同网络
生态体系重构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支撑。通过培育多元化服务商生态、建设人才生态、创新金融生态,能够为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3.1 服务商生态的多元化培育
服务商生态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力量。培育多元化的服务商生态,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政府应加强对服务商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改数转”服务市场。
一方面,培育一批专业的系统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智改数转”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系统集成商能够将不同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进行集成,为企业打造适合自身需求的“智改数转”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业务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咨询服务机构则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智改数转”的规划、评估和诊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3.2 人才生态的体系化建设
人才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关键。加强人才生态的体系化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政府应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智改数转”复合型人才。
例如,某地区的高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开设了智能制造专业,设置了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课程,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同时,高校还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企业应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在线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例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数字化技术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安排员工到先进企业进行实践交流,学习借鉴优秀的“智改数转”经验。
3.3 金融生态的创新化支持
金融生态的创新化支持是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重要保障。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
一方面,开发适合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的信贷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可以将企业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某科技型企业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但由于缺乏固定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该企业成功获得了资金支持,用于“智改数转”项目建设。
四、结语
“智改数转”是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政策协同驱动、技术集成创新、生态体系重构等多方面的途径,能够为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政策协同驱动方面,精准设计政策工具箱、建设产业标准体系、推进区域协同,能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技术集成创新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度赋能、数字孪生与AI 技术的融合应用、智能装备的规模化替代,能够打造转型核心引擎;在生态体系重构方面,培育多元化服务商生态、建设人才生态、创新金融生态,能够构建转型协同网络。
然而,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推进“智改数转”,加大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社会各方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智改数转”生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民营企业“智改数转”取得实效,实现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以党建新思路赋能民企跑出发展加速度. 张婷媛; 闫海霞. 鹤壁日报,2025-06-19
[2] 金融活水润民企 创新赋能促发展. 李小龙; 孔思琦. 驻马店日报,2025-04-28
[3] 聚焦服务创新 国有大行赋能民企做强做优. 张小洁. 经济参考报,2025-02-25
作者简介:喻建军 1989 年 5 月 6 日 男 汉 河南信阳 硕士目前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企业智改数转相关规划及系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