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理念下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作者

吕晓军

浙江省衢州市白云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新契机。本文深入剖析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探讨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拓展训练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原则、教学实施步骤、安全保障措施,以及教学评价优化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展示拓展训练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综合素养方面的显著成效,旨在为初中体育教师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南,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初中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为初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挑战自我等多方面能力,契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二、新课程理念与拓展训练的内涵

(一)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要点

新课程理念倡导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仅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以及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拓展训练的特点与价值

拓展训练通常在户外或模拟户外环境中进行,借助各种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如高空断桥、信任背摔、定向越野等,让学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突破。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勇气、毅力、自信等,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支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多侧重于田径、球类等常规项目,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 “示范 — 模仿 — 练习” 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班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参差不齐,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四)体育精神培养不足

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和比赛成绩,忽视了体育精神的渗透,如拼搏精神、公平竞争意识、尊重对手等,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未能充分领悟体育的深层内涵。

四、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选择与设计拓展训练项目

考虑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和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选择难度适中、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在学生可承受范围内的项目。例如,对于初一新生,可先开展如团队拔河、接力运球等相对简单、趣味性强的项目,培养团队意识和初步的协作能力;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引入高空项目、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拓展训练项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如在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方向感时,选择定向越野项目;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多人绑腿跑、盲人方阵等活动,确保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二)科学规划拓展训练的教学实施

在开展拓展训练前,教师要对场地、器材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无虞。同时,向学生详细介绍项目规则、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对即将参与的活动有清晰的了解。例如,在进行攀岩项目前,教师不仅要检查攀岩设备的安全性,还要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攀岩姿势、手脚着力点的选择,以及如何使用安全绳索等。

将拓展训练融入日常体育课堂,可采用分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分组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搭配,使每个小组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以 “孤岛求生” 项目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模拟被困孤岛的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有限的资源(如木板、绳索等道具)制定求生方案并付诸实践,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观察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三)强化拓展训练的安全保障

学校应建立健全拓展训练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学生在训练中的安全责任。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讲解、应急处理方法培训等,让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

根据拓展训练项目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如头盔、护膝、安全带等,并确保装备的质量合格、使用正确。在每次训练前,教师要仔细检查学生的防护装备佩戴情况,杜绝安全隐患。

(四)优化拓展训练的教学评价

构建由教师、学生自评、互评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自评能够促使其反思自身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协作贡献、个人技能提升等方面;互评则让学生从同伴的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相互学习;教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从身体素质提升、技能掌握、团队协作能力、心理品质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完成 “信任背摔” 项目时,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动作要领,还要考量学生在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气、对队友的信任程度,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默契度等,以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拓展训练项目,科学组织教学,强化安全保障,优化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收获健康与成长,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身心基础。

参考文献:

[1] 体育游戏与心理游戏融合在小学体育健康教育中的探究[J]. 孙伯骄.体育世界,2024(04)

[2] 素质拓展训练如何融入小学体育教学[J]. 季海胜.科学之友,2024(03)

[3]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J]. 吴成文.青海教育,202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