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导向下低段年级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

李世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十一小学

摘要: 本文聚焦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探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与研究成果。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旨在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  实践与探究

一、引言

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在低年级阶段,如何依据科学核心素养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相互融合与促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低年级要求

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维度。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科学观念主要侧重于对常见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初步认识;科学思维着重于简单的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能力的培养;探究实践聚焦在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如提出问题、观察记录等;态度责任则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认真、合作等态度。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紧密围绕科学核心素养制定,明确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预期学习成果,且评价活动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以检测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在“认识植物的生长”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识别常见植物的主要部分,描述其生长的基本条件,评价则可通过让学生指认植物器官、解释植物生长现象来进行。

(二)情境性原则

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如在“动物的习性”教学中,以校园小动物的生活场景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觅食、栖息等习性,评价学生在情境中对动物习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多元性原则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如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等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多元,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测试评价、作品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四、教学评一体化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依据低年级科学核心素养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整合。例如,将“天气现象”“四季变化”等内容整合到“我们的自然环境”主题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如让学生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培养其观察和记录能力。评价时,既关注学生对天气现象知识的掌握,又评价其记录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1. 问题驱动式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如在“物体的沉浮”教学中,教师先提出“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哪些会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思考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在“植物的种植”实践活动中,学生分组种植植物,共同负责植物的养护和观察记录。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浇水,有的负责测量植物高度等。教师通过评价小组的合作成果、成员的参与度等,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三)教学评价的实施

1. 课堂即时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操作、表现等进行即时评价。如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当学生操作不规范时,及时纠正并示范正确方法。课堂即时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阶段性评价

定期开展阶段性评价,如单元测试、项目作品评价等。单元测试可以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项目作品评价则针对学生在某个探究项目或实践活动中的成果进行评价。例如在“制作简易小乐器”项目结束后,从乐器的发声原理、制作工艺、创新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应用、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的效果与反思

(一)实践效果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低年级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兴趣明显提高,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科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发展、探究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科学态度的养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学生能够更敏锐地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交流与分工协作;在面对问题时,更愿意主动思考和尝试解决。

(二)反思与改进

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方案时,对科学核心素养的把握不够精准,导致教学目标、活动和评价之间的匹配度不够高。在评价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结果评价,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不够全面。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科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六、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刘恩山.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