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价值与路径分析
吴路华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517500
一、引言
数字技术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等手段处理、传输信息的方法,高中美术鉴赏目的是引领学生感受艺术魅力、强化审美判断。高中美术教师主动将数字技术融入鉴赏课堂便能突破时空和资源束缚,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内涵,这一融合顺应教育信息化走向,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为美术教育品质提升带来全新可能。
二、数字技术赋能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价值
(一)深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维度
艺术作品魅力不只在于视觉呈现,其中更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时代印记、文化底蕴,学生在以前的鉴赏课堂中只是经过课本图片或静态展示接触作品,这样难以全方位捕捉作品细节、层次。数字技术则能打破这种局限,教师经过高清扫描技术呈现作品笔触改变、色彩过渡,让学生清晰观察到油画中颜料堆叠厚度或是中国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借助音频解说和动态演示,教师将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流派演变等信息立体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感知从单一视觉层面延伸至听觉、想象层面,深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维度。
(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美术鉴赏课堂中的教师主导讲解模式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激发其持续学习热情,数字技术经过构建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进而将静态艺术知识转化为可参与、可探索的动态内容。学生在虚拟平台上自主选择感兴趣作品并实行深入了解,经过拖拽、放大等操作自主发现作品细节,还能在在线讨论区与其他同学交流观点,在质疑与思辨中深化对作品理解,这种自主探究过程让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将会培育其主动获取知识以及探究思索的意识。
(三)拓宽美术鉴赏的文化视野
美术作品是文化关键载体,各种地域、各种时代作品承载着异地文化内涵,原有教学模式受限于教材篇幅和教学资源,学生接触到的作品范围有限而难以形成广阔的文化视野,数字技术整合世界范围内艺术资源,继而将各个国家不同时期艺术作品汇聚于课堂,使学生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世界各地的艺术瑰宝。这样使用数字平台,学生就会跨越时空将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实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共性、差异,理解艺术跟文化、历史紧密联系,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美术鉴赏文化视野。
三、数字技术赋能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路径
(一)构建沉浸式虚拟鉴赏场景,强化学生直观体验
艺术鉴赏离不开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而沉浸式体验能让学生更贴近作品自身,感受其中的意境、情感,数字技术经过虚拟现实(VR)、强化现实(AR)等手段来打造高度还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仿似置身于艺术作品所处环境或创作现场,这种场景化的体验能极大增强鉴赏的真实性、感染力。例如,在高中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传统绘画”鉴赏课中,教师利用数字 VR 技术构建古代文人创作场景,学生佩戴设备后就像走进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富春江畔,眼前呈现出江水潺潺、山峦叠嶂的自然景致,耳边传来风声、水声和笔墨挥洒的声音。经过虚拟交互,学生观察黄公望怎样运笔勾勒山石轮廓、怎样用墨色表现山水的层次感,感受其“寄情于景”的创作心境,虚拟场景中还会融入元代社会风貌以及文人雅士交往等元素,让学生体悟作品所蕴含的隐逸情怀和文人风骨,使其对传统绘画鉴赏从单纯的技法分析上升到文化情感层面。
(二)搭建动态化知识关联体系,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美术作品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流派传承、风格影响、文化关联等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字技术将零散艺术知识实行系统化整合进而构建动态知识网络,协助学生在各个作品、流派、时代之间创建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例如,在高中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雕塑的美感”鉴赏课中,教师借助数字图谱技术将雕塑作品按时间轴排列并标注出它们在材质、技法、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关联,学生在点击古希腊《掷铁饼者》时,数字系统会自动关联出与之风格相似的古罗马雕塑以及受其影响的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同时展示中国同期的兵马俑雕塑,经过对比突出中西方雕塑在表现人体、传达力量美感上的差异。数字技术还能呈现雕塑制作流程动画,从石料开采到雕刻成型的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让学生理解技法对美感呈现的影响,在鉴赏中深化对雕塑美感的多样性认识。
(三)创设互动式鉴赏实践空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不仅仅是理解作品过程更是学生运用审美技能做出判断和表达的过程,数字技术能创设多样化的互动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自身审美感知、分析、创造技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鉴赏素养。例如,在高中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方古典绘画”鉴赏课中,教师使用数字绘画软件在线协作平台设计互动任务,在鉴赏《蒙娜丽莎》时,学生在软件中对画作构图、色彩做出模拟调整,尝试改变背景风景或人物姿态,感受各种处理方法对画面氛围和人物情感表达的影响,之后学生分组在数字平台上围绕“对于这幅画的神秘微笑源于哪些艺术处理”展开讨论,每组将分析结果经过数字展板呈现,其他组可实行点评、补充。教师还设置虚拟策展任务,让学生从西方古典绘画中选取作品并根据主题利用数字工具实行展厅布置设计,阐述作品组合的理由,经过这些互动实践,学生就会在鉴赏中深化对西方古典绘画技法和内涵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数字技术和高中美术鉴赏课堂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强化美术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教师采用针对性策略让数字技术运用落到实处,便会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在今后的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连续探索数字技术应用边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审美素养培育,从而让艺术魅力在技术助力下被更多学生感知、传承。
参考文献:
[1] 唐一凡 .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分析 [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4(40):158-160 .
[2] 胡元冲 . 数字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历史的风景”一课为例[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1):6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