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共情”为核心的初中班主任“攻心”模式构建

作者

张婵娟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鲁迅外国语学校

一、引言

在初中阶段,班主任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初中生有着很强烈的个性以及较强的自我意识,传统管理手段容易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想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比较困难。然而,“共情”方式,它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予以透彻的理解,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同,逐步变成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重要的理念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构建以“共情”作为核心的“攻心”模式,这对于班主任而言,能够帮助其顺畅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对学生的负面情绪加以化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学生向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共情”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共情”的内涵

共情这一概念,最初由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大师罗杰斯所提出。它所指的是能够精准地感知他人的内部结构,同时对与之相关联的情感成分及其蕴含的含义有所感知,简单而言,就是要真正地设身处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之上,感受他人所感受的,思考他人所思考的。在初中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共情要求班主任全面且细致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感受以及他们的各种需求,不能凭借主观臆断,也不应单纯以自己的经验以及自身所处的视角来对学生的行为和想法妄加评判,而是应当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切入,深入理解他们做出相应行为的动机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情感体验。

(二)“共情”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1. 改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班主任若是具备共情能力,那么学生便能从中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被有效拉近,能够构建充满信任且亲密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理解以及给予的支持之时,他们就会更乐意向班主任敞开心扉,一一分享自己内心的困惑以及诸多烦恼,给班主任顺利开展教育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若班主任能跟学生达成共情状态,那么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便能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给予的支持及鼓励。这般源自情感层面的支持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投入学习的动力,并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积极且主动的姿态投身到学习进程中。相关研究证实,处在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所营造出的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会变得浓厚,而且其学习成绩往往也会出现明显的提升。

三、以“共情”为核心的“攻心”模式构建策略

(一)接纳:共情的基础

1. 接纳学生的全部

班主任需抛开对学生抱有的偏见以及刻板印象,接纳学生身上所呈现出的优点,同时也要包容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甚至是偶尔会出现的错误、问题等,都应予以接纳。当学生不慎出现差错或陷入到负面情绪中时,切不可急于批评指责,而是应当给予其充分的理解以及足够的包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教师需要带着关切的态度对待孩子内心的世界,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看法强行加诸于他们身上,要能耐心地聆听他们所发表的意见,并且要以平等待人的姿态参与到他们所展开的争论中。”唯有做到接纳学生,才能够和他们构建起有效的沟通渠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之中。

2. 倾听学生的想法

切实做到认真倾听,是接纳学生重要的表现形式。身为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足够充分的表达契机,让他们能够无拘无束地阐述自身的观点、内心的感受以及过往的经历。在倾听的过程中,务必要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状态,通过眼神的交流、肢体语言的运用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回应,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同时也备受他人的关注。例如,当有学生向班主任倾诉其在学习方面所遭遇的困扰之时,班主任切不可中途贸然打断学生语,而是要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倾诉内容之后,再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及切实的帮助。

(二)尊重:共情的关键

1. 平等对待学生

班主任需意识到,学生是具备独立特性的个体,他们拥有平等的人格以及不容侵犯的尊严。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之时,班主任应切实尊重学生所提出的意见以及做出的选择,切不可搞独断专行的“一言堂”。当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时,不妨广泛地征求学生们的意见,促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中,有效增强他们身为班级一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责任感。例如,在决定班级活动具体形式时,可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而后依据大多数学生所表达出的意愿最终确定活动的方案。

2. 理解学生的需求

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着别具一格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内心十分渴望能够拥有独立的空间,积极追求自我的认同,并且热切希望可以得到同伴给予的认可等等。班主任需要以敏锐的感知力察觉学生们的这些需求,而且在开展教育教学相关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们足够充分的理解与有力的支持。例如,对于在课堂之上积极主动表现自己的学生,班主任应当给予其肯定的评价以及相应的鼓励,以满足他们对于自我认同的需求。

(三)维护尊严:共情的升华

在对学生展开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务必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对于学生身上所呈现的优点以及所取得的进步,班主任需得及时且当众给予表扬与肯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身所付出的努力获得了认可。而当学生犯错需要进行批评时,班主任则应当选择私下开展此项工作,不应在公开的场合让学生陷入难堪的境地。例如,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那么班主任便可以在班会等场合之上对该学生予以表扬;若存在学生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班主任就可以单独和学生展开谈话,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相应的指导。

结语

在初中班主任开展工作期间,构建以“共情”作为核心的“攻心”模式,是契合学生发展所需、促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办法。借助接纳学生、尊重学生以及维护学生尊严等一系列的方式达成与学生的共情,便能使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推动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初中班主任务必要持续提升自身的共情能力,要把共情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兰育哲 .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J]. 教书育人 ,2025,(13):75-77.

[2] 翟志元 . 初中班主任落实班级管理“管育并重”应具有的四种意识 [J]. 教书育人 ,2025,(13):78-80.

[3]杜永福.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5,(1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