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初中体育课程路径的探索
张梦瑶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引言: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团结协作、公平竞争、集体主义等精神,与“课程思政”中的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片面,难以将思政内容深度融入体育教学,导致思政教育流于表面,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价值观念,实现精神与身体同步发展的目标。
一、明确育人目标,深化思政内涵
初中体育教师应树立“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内化为体育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社会核心价值,逐步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此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统一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不断深化体育课程的思政内涵,提高课堂的育人效果,真正实现体育育人的教育使命。
以初中阶段的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围绕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等主题,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在组织小组对抗赛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强调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表现,鼓励其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情境不仅提升了竞技水平,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足球运动中出现的情境进行价值引导。当学生在比赛中遭遇失败时,教师应鼓励其正视挫折,学会调整心态,继续坚持训练,引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当个别学生出现违规时,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其规则意识,教导学生尊重制度、尊重他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种以事育人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具体化,在学生心中产生深刻印象,让其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借助教师的有效引导,足球教学中的运动体验升华为思想教育,实现“以体育人、以体育德”的目标,真正推动“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落地生根。
二、融合创新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融合创新内容,首先要求体育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意识,将其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体现体育课程自身的实践性,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凭借创新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高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实现体育技能与思政品质的协同发展。
以初中阶段的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围绕篮球项目中“团队协作、公平竞争”等核心素养挖掘思政元素。在进行篮球基础技术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强调同伴之间相互配合,指导学生体会集体荣誉感,增强协作意识。教师教学传球训练时,带领学生理解“信任”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实战教学作为对抗性较强的环节,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公平竞赛精神,让其能够遵守规则,正确看待输赢,培养其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将社会发展成果自然引入课堂,介绍中国篮球在国际体育的成就,讲述其中奋勇争先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在重大节日开展篮球主题班级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实现课程思政的渗透。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思政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有机融合体育运动与思政内涵,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升华思想,真正构建“课程思政”的新课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应突破单一的技能训练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体现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教师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悟责任意识,促使其在体育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初中阶段的跳绳教学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能发展设计教学活动,探索教学方法优化下的思政融合路径。教师可以设置挑战任务:“团体八字跳接力”,让学生尝试完成,许多学生在尝试后都无法完成目标,导致其产生退缩情绪。此时,教师告诫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带领回顾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鼓励其互相支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随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统一配合的跳绳任务,学生在训练中相互鼓励,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其责任感。教师采用任务驱动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收获,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让其感受到团队就是互相支持,真正传递核心价值观。
四、完善评价机制,强化思政反馈
体育课堂不仅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平台,更是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中应完善评价机制,考查学生的思政素养,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评价方式要体现激励性,指出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增强其思想自觉。与此同时,教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有机结合,形成多重评价机制,从而实现体育教育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以初中阶段的《五步拳》教学为例,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凭借全过程评价机制,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在课程初期,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历史背景,强调武术是强身健体的技艺,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讲述霍元甲、叶问等武术家的故事,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课堂上,教师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五步拳的过程中互相观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作标准,凭借学生的纪律表现,实施动态性评价。例如,在训练中,一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主动承担队长角色,组织同学排练并鼓励体能稍弱的同学不断尝试。教师及时予以表扬,在课后评价中记录其表现,强化学生正确行为导向,促使其他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积极参与。在课后评价环节,教师采用“课堂反思卡”让学生写下本节课的收获,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变化,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思政反馈的依据。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开展一次“武术精神在我心中”主题展示活动,学生利用诗朗诵、小组汇报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真正实现育人目标。未来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方面协同发展,推动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初中体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罗贤东 .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中体育课程的实践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 2025, (15): 52-53.
[2] 孙庆礼 . 新课程理念下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J].体育风尚 , 2024, (12): 107-109.
[3] 潘苏伟 .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内涵、困境及路径探 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 2024, 5 (19): 64-66.
[4] 马勋立 , 施大发 .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路径的探索 [J]. 今日财富 , 2020, (07): 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