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王燕

重庆市荣昌区广顺小学,重庆,402465

小学数学属于教学事业中的基础核心学科之一,该学科承载着学生奠定数学知识基础和培养基本数学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仅仅传授教学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以往,常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当前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里,依旧过度依赖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对课堂进行教学指导,这种方式的应用可以使教师对课堂的走向有充分的掌握,并聆听教师的讲解并做出相关的记录。该措施开展的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聆听教师的讲解并做出相关的记录。教学手段还存在单一化的显著问题[2]。教师极少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资源,例如: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在线教学课程等,很少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实用的数学游戏道具等。这种情况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学生的成长形成了制约。

(二)学生自主意识淡薄

学生长时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依赖性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这种方式,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在遇到问题时,学生无法认真地剖析题目,因急于求成而查看答案或者询问他人,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创设趣味情境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迫在眉睫,对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进行激发,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以西南大学版小学数学为例,在进行《测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创设生动有趣且贴近生活的购物情景。在进行长度单位的讲解中,譬如:“毫米、分米以及千米”等,可以假设学生在家中装修,并肩负购买装修材料的情景,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并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以及实用价值,深刻领悟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中的联系。

随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若要测量从家到建材市场的距离,引导学生分析毫米、厘米以及分米等各个单位是否适用。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不同场景所需使用的单位,并理解千米这个单位被引入的必要性。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趣味情景,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测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开展探究活动

在当前教学背景下,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加强对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培养[3]。

例如:在进行“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活动进行精心地设计与组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将 1-20 这些数字的因数写出来,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每个数字的因数构成,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因数的概念。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字的因数个数进行观察,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譬如:一个数的因数个数能否写完?小组内,学生应各抒己见,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交流,以此形成思维上的碰撞,并发现因数个数是有限的这一规律。然后教师应加深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并促进学生思考该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使学生积极尝试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加强方法引导

加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西南大学版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以“比”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借助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先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例如: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利用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抛出问题:“分数中分子在比中处于何种对应位置?分母又相当于比中的什么?”鼓励学生深入进行思考,并自主总结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学生可以主动接受相关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也十分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譬如:当遇到已知两个量的比以及他们的和,求这两个量分别是多少的问题时,使学生可以清晰列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结语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这种方式的应用相对更具有趣味性的特点,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加强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从而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能够便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能够使学生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文 , 兰佳雯 . APOS 理论视域下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概念呈现的比较研究——以两版教科书中三角形概念呈现为例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5,45 (20): 48-53.

[2] 彭国庆 . 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领域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例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2025, (04): 115-126.

[3] 齐铁清 . 深度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小学数学“度量衡的故事”为例 [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2025, 41 (0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