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作者

陈小青

定州市第三中学 073000

在全球化浪潮加速奔涌的当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然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是让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必然要求,更是助力学生筑牢文化自信根基、打破文化认知局限、开拓广阔国际视野的有效途径。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他们频繁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时,极易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甚至可能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疏离感,面临文化认同危机。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英语教学,能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认识本民族文化价值的桥梁。通过学习蕴含传统文化的英语内容,学生会对自身文化产生深刻认同与强烈自豪感。在未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他们便能以自信的姿态,用英语精准且生动地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种文化自信,绝非仅仅体现为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学生人格完善与文化意识进阶的重要标志。它能帮助学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根脉,形成稳固且独特的文化身份,以更加从容和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英语教学,能为学生开启一扇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窗口。在语言学习的进程中,学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而是能够自然地对中西方文化展开深入探究与细致比较。中西方文化犹如两颗璀璨却又风格迥异的星辰,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借助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比教学,学生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差异,像是在社交礼仪、节日习俗、价值观念等领域。这种清晰的认知,能让学生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有效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与冲突。同时,这种融合式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学生能够在更丰富多元、广泛开阔的文化语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将英语这门语言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充分发挥其跨文化交流工具的多样功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深挖素材,推动文化理解与英语教学融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清晰指出,英语学习能助力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对比文化差异,逐步培育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充分挖掘英语课程的多重育人价值,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版初中英语教材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其中包含了大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从传统节日的介绍到传统艺术的展现,从经典文学的片段到历史故事的讲述,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这些素材进行深度挖掘。

以教材中的传统节日素材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寓意,通过对比西方节日,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魅力。同时,将挖掘出的素材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巧妙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如组织文化主题讨论、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文化的有效渗透,进而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巧设情境,厚植英语课堂文化底蕴

在现代化教育浪潮中,信息技术为初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丰富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通过将图片、视频、音频有机融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迅速融入英语学习情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导入环节展示外国电影片段或播放英文歌曲,以此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精心挑选反映此类文化的英文电影、歌曲、纪录片等素材。学生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能直观地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可以围绕传统节日,收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风俗习惯、名胜古迹等资料,并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呈现。比如,在介绍春节时,播放热闹的庙会视频、展示精美的春联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刻感受节日氛围,进而在英语学习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三)开展跨文化主题活动,点燃文化传承热情

跨文化主题活动宛如一座桥梁,巧妙地连接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为学生搭建起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传播文化精髓的广阔平台。

在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传统课堂里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活跃的参与者。他们有机会亲身投入到各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项目中,比如举办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会,学生们用英语介绍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技艺,在动手操作与讲解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又深入领略了传统手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类互动性极强的跨文化主题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它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场景中学会用英语准确、生动地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从而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积极在中外文化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真正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有机融合,达到了双重提升的目标。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宛如孕育智慧与文明的温床。它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如长河般绵延,哲学思想深邃似海,文学艺术绚烂多彩,人文精神与道德观念更是丰厚无比,持续滋养着后人的精神家园。于英语学习而言,它是绝佳助力。学生能借助英语这一窗口,拓宽认识西方文化的渠道,清晰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当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知识后,便能在英语语境中自信且高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曾秀敏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 [J]. 教师 ,2024(21):60-62.

[2] 杨爱丽 .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方法及价值探讨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6):88-90.

[3] 刘敏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 文化自信视域下[J]. 教育视界 ,2024(22):9-12.

[4] 曾慧芳 . 基于主题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J]. 校园英语 ,2024(1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