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探小学数学与心理健康的融合教育

作者

黎结兰

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良山小学

小学数学与心理健康的高度融合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趋势,通过数学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设计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众多教师努力的方向。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程的最基础科目,不仅要担负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

一、教育者角色的转变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逼切性,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学生的关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以崭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尊重与信任每一个学生,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相信同等条件下所接受的知识,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效果。同时要有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的能力,每次进入课室之前先自我调节、可以采用自我放松或自我暗示等方法,将情绪调整到最好状态,不要将消极情绪带入课堂,避免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讲课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环境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二、教育者思维的转变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其学习兴趣。教师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的同时,要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和鞭策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厌学”转变为“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由浅入深地设计阶梯性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教师要清晰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什么,完成什么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什么学习效果,培养了他们怎样的学习技能、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怎样解决……,按照这些学习目标,布置适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数学阅读任务进行实施,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课前自主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愿望,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抗挫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的养成

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小组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一直以来是数学课堂的重要部分。在老师有效问题的提出,通过各抒己见的交流方式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师教学方法要创新

1、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是数学老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利用模拟货币购物、互相测量身高、找找课室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减法、长度单位、认识立体图形等知识点。同时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成长。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如PPT、动画、视频等,将本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能让学生精神更集中,教学效果更理想。

所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主动思考并发现问题,学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按照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演示、讲解、小组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接纳个体差异性的存在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接受程度不一样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为有利。尤其对学困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大力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导他们面对困难不放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而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应提供更高层次的挑战任务,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发展。同时挖掘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和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理解他们有同时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并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品德才学、为人处世态度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更有助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五、设立评价与反馈机制

设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能更好的掌握学生全面接受知识的程度。一般采用仔细观察、口头反馈、作业分析、随堂测试等多种综合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并针对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反馈建议。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多提出有建设性解决方案,并要注意指出问题的语气和方式方法,在帮助学生改进缺点的同时提出更高学习目标。总之,教师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关顾学困生的同进尽力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与心理健康的高度融合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去通过创设积极课堂氛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和抗挫能力、不断挖掘与整合心理健康素材以及建立多元化评价与反馈机制等措施的实施,在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小学数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欧阳佩仲-- 学生厌学心理控源与对策. 刊物《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第 07 下 .